讀特客戶端·深圳新聞網2022年4月18日訊(記者 李慧)中國首個“萬元戶村”從這里誕生,“三天一層樓”的“深圳速度”在這里創造,連接香港和內地的“第一口岸”于這里建造,既有一半山水一半城的自然資源,又有熱鬧歡騰的東門街區……說起羅湖,人們想到的是濃濃的煙火氣還有一份潛藏在骨子里的改革創新基因。
漫步2021年的羅湖,民生支出129.3億元,占財政支出比重達到70.6%;家庭醫生簽約人數50.7萬人,每萬名常住人口全科醫生數達5.7名,位列全市第一;獲評“2021年中國公平教育百佳縣市”第七名、《小康》雜志社評比“2021年度中國營商環境百佳示范縣市”第一名;“開放包容、深度融合”的交流樞紐作用不斷深化;“聯通深港、通達灣區”的交通樞紐地位顯著提升……
4月18日上午,羅湖區召開第八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二次會議,羅湖區委副書記、區長范德繁作政府工作報告。報告里一句句樸實堅定的話語,一串串有力的數字,讓大家感受到了羅湖的創新力度和民生溫度。一系列的惠民利企舉措,彰顯了羅湖“產業引領”和“服務升級”理念,傳遞著羅湖的信心和決心,為實現“灣區樞紐、萬象羅湖”的美好愿景,向打造社會主義現代化可持續發展先鋒城區方向大步前進。
回顧一年發展成績
經濟運行穩中向好,戰略性新興產業增長24.8%
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經濟社會發展。報告指出,2021年,羅湖經濟運行穩中向好,全年地區生產總值2571.67億元、增長8.0%,戰略性新興產業增加值172億元、增長24.8%。民生福祉持續增進,建成中小學、幼兒園6所,新增學位5010個。區中醫院順利通過三甲醫院評審。建設籌集公共住房13342套,供應4311套。
2021年,羅湖全力做好疫情防控工作,疫情處置精準有效,全面強化應急指揮體系,精心做好服務保障、醫療救治等各項工作。自主研發全球首臺自動鼻咽拭子核酸采樣機器人,全國首創核酸檢測物資標準化配置,全市率先使用無人機運輸核酸檢測標本。
外防輸入扎實嚴密,文錦渡口岸率先實現“提前預約、人車分離、集中接駁、閉環管理”的“全接駁”模式,提高跨境運輸效率,阻斷跨境司機疫情傳播渠道。研發上線入境郵件監控系統,實現物品來源、消殺方式、取件人核酸檢測全鏈條監管。
此外,為最大限度減少疫情對經濟社會發展的影響,還制定出臺《羅湖區抗疫助企惠民紓困“十條”措施》,全面幫扶受疫情影響嚴重的小微企業、個體工商戶和困難群眾。
2021年,緊盯“民生七優”目標,加快打造民生幸福標桿城區。在教育方面,建成義務教育學校4所、新增學位4290個,建成幼兒園2所、新增學位720個。醫療服務方面,新增社康機構8家,大力推進“三名工程”,引進中醫藥高層次醫學團隊2個,新增省級中醫重點專科3個。文體事業方面,推出學校和社會文體場館“一網統管·一鍵預約”公共服務平臺,實現100%開放預約。新建悠·圖書館3個。全方位打造校園足球“羅湖模式”,國家級校園足球特色學校達18所。社會保障方面,全市首創公租房“線上選房”,實現公租房配租“一網發布、一鍵選房、一平臺協同”。舉辦“春風行動”“送崗進社區”等主題招聘活動,開發就業崗位4.4萬個。全面推進醫養融合,老年人健康管理率達95%。
確立2022年施工圖
地區生產總值增長6.0%左右,全力提升城區經濟發展動能
起筆新藍圖,奮進新征程。報告強調,2022年,羅湖的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預期目標是:地區生產總值增長6.0%左右,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完成120億元,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3.0%,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3.0%。
產業形態豐富,傳統與現代交匯,自然與城市共融的羅湖,2022年,產業引領和服務升級依舊是主旋律。
產業興則百業興,產業強則經濟強。2022年,羅湖堅持產業引領,堅持戰略性新興產業培育壯大和傳統優勢產業轉型升級雙輪驅動,全力提升城區經濟發展動能,完成修訂2022版“1+3+N”產業政策體系,全力提升城區經濟發展動能。
一方面構建現代產業體系。落實“7+1”產業集群,充分利用大梧桐新興產業帶、水貝黃金珠寶集聚區、布心生命健康產業基地、新材料產業大廈等產業集聚區,進一步發揮軟件與信息服務、智能終端、新材料龍頭企業關鍵帶動作用,鞏固現代時尚產業優勢,壯大數字創意、大健康、安全節能環保產業,發展區塊鏈未來產業,新增龍頭企業8家、重點企業24家以上。另一方面,提升傳統優勢產業。鞏固提升金融業“壓艙石”作用,大力發展數字金融、消費金融、跨境金融、黃金金融等業態,籌建黃金回購及流轉服務平臺,實現數字貨幣專營機構實體化運作。
與此同時,開創招商引資新格局,積極實施“走出去、引進來”戰略,引進營收10億元以上企業10家、納稅1000萬元以上企業30家、持牌金融機構6家以上。建立“人才+項目”雙招雙引工作機制,推動人才創新團隊與人才創新項目同步引進。
服務升級是激發羅湖可持續發展活力的關鍵所在。今年,羅湖緊抓“雙區”驅動重大歷史機遇,在服務融入新發展格局上爭先鋒。
在深化深港社會融合發展上,加速深港跨境基礎設施建設,推進深圳火車站-羅湖口岸樞紐片區改造升級,推進深港社會協同發展規則銜接;在加快重點片區開發建設上,打造筍崗“新羅湖主客廳”。持續推進湖貝、蔡屋圍兩大統籌片區、紅嶺新興金融產業帶建設。高標準謀劃建設大望梧桐片區,著力打造“深圳中央生態區”;在創建國際消費服務核心區上,全面推進東門步行街改造提升,完成萬象城一二期業態升級和三期改造,啟動建設人民南港味消費商圈。大力發展跨境電子商務、夜間經濟,落地首店20家以上。推動筍崗汽車消費集聚,打造華南地區最大的汽車展銷中心。
此外,在全力打造先鋒營商環境上,構建高效能、全周期的企業服務機制,建立全區矩陣式協同聯動服務體系,實現服務精準推送率、重點企業滿意率95%以上,企業問題解決回復率100%。
民生事上無小事。2022年,羅湖聚焦民生所需,在“民生七有”上持續“加碼”,推動民生服務更有溫度,民生福祉更有質感。2022年,羅湖新增義務教育學位7875個、學前教育學位1980個,加快翠園中學、螺嶺外國語等學校硬件設施升級、辦學條件改善,持續擦亮羅湖教育品牌。提升衛生健康服務水平,實施深化醫改五年行動計劃,打造“一體兩翼五引擎”模式。探索深港醫療領域深度合作,爭取區人民醫院納入跨境轉診服務和“港藥通”。加快區人民醫院春風院區改造、區婦保院改擴建。健全完善社會保障體系,堅持“房住不炒”,加快發展公共住房和保障性租賃住房,建設籌集公共住房5800套、供應3700套。投入1.6億元實施民生微實事項目800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