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特客戶端?深圳新聞網2023年5月6日訊(記者 朱琳 通訊員 張保英 張士杰)近日,由深圳市工業和信息化局主辦的深圳市先進制造業高質量發展戰略合作簽約儀式在深圳會展中心舉行。深圳農商銀行作為首批簽約10家銀行之一,將通過推進產融合作、加強信息共享及提供系統支持等措施,為深圳市“20+8”產業集群和20大先進制造業園區的高質量發展助力加速。
據深圳農商銀行相關負責人介紹,目前該行有貸款余額的制造業客戶約占全行企業貸款客戶的三分之一。深圳農商銀行將以此次簽約為契機,進一步加強與深圳市工業和信息化局在產業集群發展、先進制造業園區建設、中小企業培育、創新企業扶持等方面的產學融一體化合作,充分發揮地緣優勢,以深入社區、產業園區的二級網點為支點,組建專業團隊,精準對接中小微企業金融需求,共同推動深圳市先進制造業高質量發展。
深圳農商銀行作為本土銀行,始終堅守服務實體經濟的金融本源,以服務中小微企業為發展重點,為30萬戶企業提供專業高效的公司金融服務。多年來,深圳農商銀行緊跟深圳產業結構升級,以社區、園區、機構等本土陣地為依托,持續深耕先進制造業、科技創新、普惠小微、綠色金融等客群。
大力發展先進制造業
2023年,深圳農商銀行將發展“20+8”產業集群納入全行戰略發展指標,以戰略性新興產業作為轉型發展的關鍵抓手,以實際行動支持深圳落實廣東省“以實體經濟為本,堅持制造業當家”的經濟政策,加快積極支持深圳企業的轉型升級。截至2023年4月末,深圳農商銀行全行“20+8”產業集群貸款余額約300億元。
為進一步加強先進制造園區建設,深圳農商銀行提供項目貸款專項規模配置,如“項目開發貸”“建設貸”等產品,以及利率優惠政策支持園區開發和基礎設施建設,助推先進產業空間升級;提供智慧園區服務數字化管理平臺產品支持園區信息化建設,幫助園區、企業降低管理成本、提升管理效率。為全面助力先進制造類企業高質量發展,深圳農商銀行依托制造業產業鏈核心企業,加強數據和信息共享,運用應收賬款、存貨與倉單質押融資等方式,為產業鏈上下游企業提供方便快捷的金融服務;提供現金管理、資產管理等數字化專業金融服務,不斷創新產品和服務,支持優質企業長期穩健發展。
深度聚焦科技創新
為助力不同發展階段的科創型企業健康成長,圍繞企業的成長性,深圳農商銀行配套一系列科技創新貸款產品,包括“專精特新貸”“科技企業貸”“科技擔保貸”“科技保險貸”“跟投貸”“知識產權質押貸”等,可靈活采取多種信用支持方式,有效解決科創型企業融資難問題。
作為扎根深圳的本土銀行,深圳農商銀行始終與國家宏觀金融動向和深圳經濟發展脈搏律動同頻,深度聚焦科創企業。自2017年提出向服務科創企業轉型以來,該行已累計向超3300戶科創企業投放資金超750億元。同時,為進一步加強科創型企業增值服務,深圳農商銀行深度聚焦科創企業,于2021年推出“科創金種子計劃”,入庫企業可享受匹配企業成長周期的專項服務,包括優惠定價、綠色通道審批和配套增值服務等。2022年與政府部門聯合舉辦“深圳農商銀行·金種子杯”灣區專精特新企業價值投資賽系列活動、開設“金種子杯”研修院課程等,助力專精特新企業發展。同時在官方微信公眾號上線“補貼政策”功能,積極引導、配合符合條件的企業申請政府補貼資金,切實降低科創型企業融資成本。
目前,深圳農商銀行科創企業貸款客戶占到全市科創企業的近十分之一,持續為深圳建設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科技和產業創新高地添磚加瓦。
持續專注普惠小微
為滿足小微企業多樣化的融資需求,深圳農商銀行結合多年以來累積的小微企業服務經驗,不斷加強小微企業的行業研究,不斷優化產品服務。2022年推出出口訂單融資產品,進一步推廣“創業擔保貸”和優化“速易貸”“速抵貸”“小微e貸”“稅e貸”“薪e貸”等標準化信貸產品,利率低,額度高,還款方式靈活的優勢大大提升小微貸款的可獲得性。
2022年,深圳農商銀行在全年信貸額度中單列普惠小微專用額度,保證額度資源向小微企業傾斜,并充分發揮該行總部在深圳、決策鏈條短的優勢,根據業務需求,差異化授權一級支行審批權限,提高審批效率和市場響應速度,快速解決中小企業燃眉之急。截至2022年末,中小微授信客戶數量及貸款余額占全部企業授信客戶的90%以上,取得了亮眼的成績。
創新助推綠色金融
為助力碳達峰、碳中和目標實現,2022年深圳農商銀行傾斜資源,不斷加快綠色金融業務的發展步伐,通過組建綠色金融敏捷團隊,積極實施綠色金融特惠專項政策。為應對氣候變化、改善環境持續迭代金融產品,創新推出“綠色貿易融資保理”“知識產權質押綠色貸款”“綠色項目集合融資”等產品模式,以及“碳減排貸”“碳排放權質押貸”“光伏貸”“碳績效掛鉤貸”等綠色金融產品,廣泛開展綠色金融專項培訓,為企業的綠色融資和綠色轉型提供支持。
截至2022年末,深圳農商銀行綠色金融貸款余額較年初增長超100%,持續為實現“雙碳”目標、建設“美麗中國”貢獻力量。
(圖片均由深圳農商銀行提供 授權給深圳新聞網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