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新聞網2024年5月7日訊(記者 湯莎)近年來,不法分子借助電信、網絡、短信等實施詐騙犯罪,作案手法不斷翻新,案件呈高發態勢,對金融消費者的資金安全造成極大威脅。為提升金融消費者教育宣傳工作質效,助力廣大金融消費者提高金融安全意識,依法維護自身權益,民生銀行深圳分行整理發布了金融消費者權益保護四大典型案例。
典型案例1:假冒客服/公檢法等工作人員詐騙
案例1:黃某因賬戶被司法凍結聯系民生銀行某網點,稱近期收到一條疑似來自某公安機關發送的短信,要求他提交解凍資料。經查詢分析,發現短信內記載信息與客戶實際司法凍結情況不相符等疑點,判斷為詐騙短信。
案例2:客戶楊某到民生銀行某網點辦理查詢銀行賬戶狀態及轉賬業務,表示將有一筆大額貸款資金發放至該賬戶,需要確認賬戶狀態是否可用,并向“客戶經理”支付8800元保證金。此說法引起網點工作人員警惕,在核對“貸款”信息后,證實有犯罪分子惡意冒充銀行客戶經理,騙取“貸款保證金”。
案例警示:牢記陌生電話不接聽、陌生短信不盲從、非官方客服不輕信、堅決不添加私人QQ或微信等聊天軟件,不要隨意點擊陌生鏈接,這些鏈接可能包含惡意軟件或釣魚網站。當有疑問時,可向官方求證,必要時報警處理。
典型案例2:虛假兼職/網絡刷單任務詐騙陷阱
客戶佟某在民生銀行某網點辦理賬戶解鎖業務,經網點工作人員了解,客戶在某商城上通過“出售”二手醫療器械刷單賺取差價。網點工作人員提示,該“商城”運營模式是典型詐騙手段之一,“商城”在APP內顯示虛假余額,客戶可以看見支付賬戶上有資金留存,但無法提現取出,建議客戶停止轉賬,避免資金遭受損失。
案例警示:違法分子以提供兼職、刷單收入為幌子,通過第三方支付平臺進行結算,再利用客戶個人賬戶過渡資金,使客戶賬戶變成實質的涉案賬戶。
典型案例3:領取購物平臺大額優惠券詐騙
客戶薛某到民生銀行某網點辦理密碼重置業務,其間情緒較激動。據描述,她通過某網頁界面跳出的鏈接,進入到“活動”界面,稱綁定銀行賬戶即可獲取“某平臺購物大額紅包抵扣券”。綁定賬戶過程中,客戶因輸入密碼次數過多導致鎖定賬戶,此時領取該紅包已在倒計時,故趕往銀行重置密碼。工作人員發現客戶極有可能正面臨電信詐騙,及時報警。
案例警示:此類詐騙通過社交媒體、短信等方式傳播信息,誘騙受害人點擊鏈接或下載不明APP進行所謂的“優惠領取”,進而要求轉賬或綁定賬戶銀行賬戶,最終造成財產損失和個人信息泄露。“天降優惠”多是“天降陷阱”,須謹慎對待、細致求證,隨時保持良好的安全意識。
典型案例4:利用老年人渴望關懷心理詐騙
91歲老人坐輪椅到民生銀行某網點辦理存款業務,收款人為肖某。據悉,老人于2023年添加肖某為微信好友,后續保持高頻率交流。近期,肖某向其訴苦,稱子女不愿贍養自己、房屋漏水無力修繕等,出于同情客戶要將手中10萬元現金存入肖某的民生銀行賬戶。經網點工作人員查實,肖某經濟狀況與客戶描述不符,與民警、家屬合力勸阻客戶轉賬,成功保住老人10萬元養老金。
案例警示:違法分子通過長期陪伴年齡偏大、子女不在身邊的孤獨老人獲取信任,以訴苦等方式騙取老人同情心以騙取資金,前期鋪墊嚴謹,令人難以防范。在社交媒體上透露個人信息需謹慎,以免掉入不法分子精心布置的騙局。
不法分子作案手法不斷升級,團伙化、專業化、科技化趨勢愈發明顯,反風控意識不斷增強,反電詐工作面臨更為復雜、嚴峻的風險挑戰,民生銀行深圳分行將繼續秉承“以客戶為中心”的服務理念,落實主體責任,維護穩定的金融秩序,著力構建“全民反詐、全社會反詐”的工作格局,切實守住人民群眾的“錢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