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新聞網2025年3月15日訊(記者 湯莎)近些年,隨著普惠金融與互聯網金融的發展,貸款的門檻大大降低。貸款消費人群的增加,也讓逾期人數有所上升,不過有的人會積極處理,和銀行或者平臺協商積極解決債務問題,但也有一些人對債務違約認識不清,妄想走捷徑逃避債務負擔,但最后往往會讓自己本就不健康的財務狀況雪上加霜。“非法代理維權”“征信修復”等已經形成金融黑產業鏈,不少金融消費者被其誤導,權益受損。
非法代理維權已形成一條黑色產業鏈,不僅不能幫助用戶修復征信,優化還款計劃,還可能面臨被欺詐的風險。隨著政法機關加大對金融黑產的懲處力度,此類黑產也無處遁形。面對不斷滋生的黑產,監管部門、行業協會、金融機構紛紛出手,發起集群戰役。2024年8月,中國銀保監會辦公廳就發布通知,指出要嚴厲打擊非法代理黑產。目前,全國多地金融監管、公安、市場監管部門相繼發布了《關于防范金融領域不良代理投訴舉報風險優化營商環境的通告》等通告,明確反催收機構的“非法代理維權”屬于違法行為,必須予以堅決打擊。
近期,中信銀行信用卡中心(以下簡稱“中信銀行信用卡”)協助福建警方偵破的一起“非法代理團伙”敲詐勒索案件正式宣判。案件所涉3名被告人分別被判處有期徒刑三年至四年六個月,追繳違法所得并處罰金一萬至兩萬元不等,同時賠償被害單位經濟損失,已退繳在案的贓款按比例發還相應被害單位。
該起案件是中信銀行信用卡開展打擊“金融黑產”工作以來全國首例“非法代理維權”團伙以敲詐勒索宣判案件,對其他地區打擊“非法代理維權”提供法律適用條款依據,對金融黑產具有極大的震懾和警示意義。其背后也是中信銀行信用卡一直保持對非法“代理維權”行為的常態化打擊,踐行維護金融安全穩定環境的責任。此案的偵破,也為進一步深化警企聯動、提升打擊效能提供了新的思路和范式,極富借鑒意義。此次中信銀行信用卡打擊金融“黑產”行動在廈門取得新突破,這是一個新的起點,后續會持續在全國多地聯合有關部門開展打擊金融“黑產”專項行動。
事發在2021年4月,中信銀行信用卡在一次催收投訴案件復盤檢視過程中發現異常,投訴人李某某與行業多起信用卡惡意投訴事件高度相關,通過分析相關情況,李某某疑似從事非法經營和違規職業代理投訴。在中信銀行信用卡與公安機關的持續溝通、密切配合下,公安機關查證其犯罪事實,最終李某某團伙以敲詐勒索罪,判處有期徒刑三年至四年六個月。
經公安機關查證發現,在本案中,李某某團伙利用在催收公司工作期間獲悉的如第三方催討公司被投訴有可能受到委托銀行的罰款甚至解除合同等處罰的行業規則,聯系其他信用卡逾期人員,在自己或他人的信用卡逾期被催討時,以自己或其他信用卡逾期人員的名義,各自或相互配合,通過引誘催收公司工作人員實施違規行為、夸大催收公司工作人員的不合規行為等方式,惡意反復多次向銀行或銀保監會投訴,對多家被害單位施壓,以撤回投訴為要挾向被害單位索取錢款,李某某等人從中獲利后按約定分配,李某某團伙犯罪證據確鑿充分,最終被抓捕及判刑。
中信銀行信用卡這一案件告破,是對金融黑產的一次有力震懾,也極大地鼓勵了其他金融機構主動向“非法代理維權”說不,合理維護機構合法利益。中信銀行信用卡表示,未來將繼續發揮自身的科技和資源優勢,堅決打擊非法“代理維權”行為,為金融服務再加一把安全鎖,切實維護消費者合法權益。非法惡意投訴代理、征信修復騙局等不僅破壞金融生態、危害金融安全,其背后隱藏的虛假廣告宣傳、侵犯公民個人信息、騙取消費者錢財等違法犯罪活動,更嚴重侵害消費者合法權益。同時,該行也提示廣大消費者增強風險意識,樹立正確的金融消費觀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