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新聞網2025年3月30日訊(記者 何亞南)3月29日下午,由北京大學匯豐商學院發起的北大深圳論壇2025在五洲賓館舉行。本次論壇聚焦“凝聚改革共識 激發創新活力”,來自經濟、科技、國際關系等領域的五位專家學者,與社會各界人士千余人齊聚一堂,分析宏觀經濟,暢談科技創新,解讀國際形勢,縱論改革發展。
北京大學校務委員會副主任(原副校長)、匯豐商學院創院院長海聞致開幕辭并主持論壇。他指出,今年論壇的主題是“凝聚改革共識 激發創新活力”,其中的兩個關鍵詞是“改革”和“創新”。“深化改革 不斷創新”不僅是中國改革開放四十多年來成功發展的根本原因,也是未來突破困境、繼續增長的基本動力。
中國科學院院士,北京大學黨委常委、副校長、深圳研究生院院長張錦在題為《AI4S:中國人工智能的發展之路》的主旨演講中,從“基礎研究的重要性”“基礎研究的路徑與困境”“AI4S:基礎研究的加速器”“AI4S:中國之路的機遇與挑戰”四個方面做了分享。他指出,AI4S(AI for Science)是運用人工智能技術來輔助和加速科學研究,從而提高研究效率并推動新的科學發現的一種跨學科應用。我國可以在算力、模型、數據、場景等四個方面持續探索,著力解決好科學研究的數智化轉型、構建平臺科研模式、開展交叉型人才培養等三個關鍵點,走出一條中國特色的人工智能道路,促進人類社會千行萬業的發展進步。
中國社會科學院學部委員、國家金融與發展實驗室理事長李揚在題為《宏觀經濟形勢分析》的主旨演講中,通過分析今年1至2月中國的宏觀經濟,指出宏觀政策“組合拳”發力顯效,經濟運行總體良好、穩中有進。他強調,面對未來依然嚴峻的挑戰,貨幣政策需要在宏觀上轉向以管理流動性為中心;在微觀上,實現銀行等中介機構的轉型,大力發展資本市場。關于AI向各個領域迅速滲透問題,我們必須發揮制度優勢,通過全面的社會政策,大力促進AI在各個領域的應用,同時應對人工智能發展帶來的一系列挑戰。
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副理事長王一鳴在題為《科技創新激發高質量發展新動能》的主旨演講中指出,新一輪科技革命是世界百年大變局的關鍵變量,科技創新正在成為大國博弈角逐的主戰場,重塑各國競爭力消長和全球競爭格局。我國正處在新舊動能轉換的重要關口,迫切要求以發展新質生產力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他表示,科技創新是發展新質生產力的核心要素,要暢通教育、科技、人才良性循環,增強原始創新能力。他強調,要以科技創新推動產業創新,促進科技-產業-金融良性循環,構建同科技創新相適應的科技金融體制,以科技創新為高質量發展注入新動能。
北京大學博雅特聘教授、中國國際關系學會副會長、南京大學區域國別研究院院長王逸舟在題為《國際形勢與中國外交:新機遇、新挑戰》的主旨演講中,分析了當前“不確定的新常態”,指出過去已有知識存在盲區與局限,必須學會適應不確定的新時境。
中國發展研究基金會原副理事長盧邁在題為《投資于人——從農村兒童早期做起》的主旨演講中,指出“投資于人”是推動高質量發展的需要。
據悉,“北大深圳論壇”創辦于2007年,自2021 年起走出校園,并逐步在原有的經濟和金融領域的基礎上,增加了對科技和國際關系等領域的探討。近年來,論壇先后圍繞“‘十四五’規劃與粵港澳大灣區發展新機遇”“中國經濟:新形勢、新發展”“科技創造未來 改革引領發展”等多個主題,邀請眾多經濟學家和科學家分享觀點和見解,受到社會各界的關注和歡迎。“北大深圳論壇”已成為解讀最新政策,剖析全球變局,洞悉科技前沿,探討發展路徑的思想交流平臺,被譽為深圳版“到北大聽講座”的標志性活動。
(本文由活動方供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