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新聞網2025年4月2日訊(記者 湯莎)伴隨中國經濟發展和社會財富持續積累,慈善事業對推動共同富裕、促進社會和諧的影響力與日俱增,內地企業家的慈善理念也呈現了新趨勢。
匯豐2024中國企業家財富報告顯示,有三成的受訪內地企業家愿意將個人財富用于慈善捐贈,凸顯慈善在當今內地企業家財富管理構成中的重要性。
近日,匯豐環球私人銀行在深圳舉辦“慈善事業與家族傳承”主題論壇,吸引了家族企業領袖、慈善基金管理者及專業機構代表齊聚一堂,共同探討如何將慈善融入家族治理,實現財富的可持續傳承與社會影響力。
對話慈善與跨代價值傳承的協同之道
論壇上,周大福慈善基金主席、凈緣慈善基金項目管理委員會主席鄭家成介紹了鄭氏家族下不同慈善基金的實踐案例。它們專注不同范疇,各展所長,傳承家族價值觀的同時并增強了家族凝聚力。
他表示:“企業的成功不僅在于商業盈利,更體現在社會影響力和責任感的傳承。平衡商業利益和社會責任需要長期的戰略規劃和價值觀的堅持。企業需要在傳承的過程中,努力保持家族的核心價值觀,同時適應時代的變化?!?/p>
近年來,在相關政策支持下,內地企業家和高凈值人群越來越關注戰略性慈善的規劃和部署,履行企業社會責任的同時,完成價值觀的傳承與延續。
匯豐中國環球私人銀行總監繆子俊表示:“伴隨著一系列慈善創新工具的加速落地應用,內地企業家在推動財富向善的過程中不再局限于傳統的慈善捐贈。他們愈發注重慈善架構的設計和配置,并協同專業機構,以更多元化、個性化及可持續的模式開展慈善事業,確保創造正向社會影響的同時實現企業財富的良性傳承?!?/p>
鄭家成認為,多元化的慈善方式,如慈善信托、慈善基金會和影響力投資等,可以滿足不同需求和目標,其中慈善信托提供靈活的財產管理,而慈善基金會則有助于集中資源開展大規模項目。引入專業團隊支持,設立透明的治理和決策架構,以及鼓勵跨代際參與均有助于推動家族慈善事業的可持續發展。
方達律師事務所合伙人任文霞認為,對于內地家族和企業來說,慈善事業需前置進行慈善規劃,通過搭建頂層架構實現家族或企業的慈善公益目標以及合規運營,讓慈善成為可傳承的戰略,而非短期支出。
圓桌對話慈善基金會的落地與傳承
此次論壇還邀請了《鄭裕彤傳》作者作現場交流,分享家族精神在代際傳承中的實踐經驗。
(本文由主辦方供圖授權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