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新聞網2025年4月20日訊(記者 林玟珊)4月19日,在2025年度深圳市知識產權聯席會議暨知識產權工作會議上,深圳市市場監督管理局(知識產權局)發布了2024年度深圳市知識產權十大事件。
“十大事件”重點反映深圳在推進國家知識產權強市建設示范城市、國家知識產權保護高地建設中取得的顯著成效和典型經驗。具體內容如下:
一、世界知識產權組織(WIPO)總干事訪深
2024年3月26日,世界知識產權組織(WIPO)總干事鄧鴻森任內首次訪問深圳,與市政府主要領導深入交流,并訪問華為、晶泰等領軍企業。總干事高度贊賞深圳在改革開放、創新發展和知識產權保護方面取得的顯著成績,并表示期待與深圳進一步加強交流合作,共同建立完善深圳知識產權生態系統,攜手推動全球知識產權保護取得更好發展。
作為創新之城,深圳PCT國際專利申請量連續21年居全國大中城市首位,在世界知識產權組織(WIPO)發布的《2024年全球創新指數》中,“深港穗”科技集群連續五年穩居全球第二。此次訪問,標志著深圳與世界知識產權組織的合作更加緊密務實,對提升世界知識產權“含深度”,加快打造具有全球重要影響力的產業科技創新中心具有重要意義。
二、深圳首個海外知識產權保護工作站成立,知識產權海外服務體系進一步完善
2024年,深圳市市場監督管理局(知識產權局)不斷加強與世界知識產權組織(WIPO)、國際保護知識產權協會(AIPPI)和歐洲專利局(EPO)等知識產權國際組織的溝通聯動,并于9月在德國設立深圳首個實體化運作的“深圳海外知識產權保護(德國)工作站”,立足法蘭克福,輻射歐洲,為企業提供風險預警、糾紛應對等全鏈條服務。
深圳通過風險預警防控-案件監測響應-糾紛應對指導-意識能力提升-資源整合共享“五位一體”的海外知識產權維權體系,已累計監測涉外案件2028件,助企止損超22億美元,為護航深圳企業“出海”,助力深圳擴大高水平對外開放提供了重要支撐,相關做法獲國務院辦公廳全國優化營商環境專項督查通報表揚。
三、深圳構建全鏈條知識產權金融服務生態,經驗做法再獲全國推廣
2024年,深圳市專利及商標質押登記金額504.21億元,登記筆數1886筆,連續五年居全省第一,其中普惠型貸款項目數1617個,在全國知識產權強市建設試點示范城市中位列第一,相關做法入選國家知識產權局、國家金融監管總局、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聯合發布的知識產權質押融資典型案例。
深圳市市場監督管理局(知識產權局)、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深圳監管局、深圳市地方金融管理局、中國人民銀行深圳市分行持續優化知識產權金融工作機制,通過完善政策支持、健全服務機制、提升服務效能、豐富產品體系等舉措,構建全鏈條知識產權金融服務生態,促進知識產權成果快速轉化。
四、公檢法聯合出臺涉商標辦案細則,司法保護彰顯力度與溫度
深圳市中級人民法院、深圳市人民檢察院、深圳市公安局聯合發布《涉商標刑事犯罪案件辦案細則》,統一法律適用標準,明確二手商品合規翻新等例外情形,促進了知識產權刑事保護力度、精度與溫度的統一,是深圳強化知識產權司法保護合力的重要舉措。
五、 深圳獲批建設國家知識產權運營(深圳河套)國際轉化試點平臺。
2024年5月,國家知識產權局批復同意深圳建設國家知識產權運營(深圳河套)國際轉化試點平臺,這是全國首個以知識產權國際轉化為特色的交易平臺,在探索知識產權跨境交易新模式和服務新機制,促進知識產權跨境交易和國際創新成果在內地轉化等方面具有獨特優勢。
平臺自運行以來,已與多所國際知名高校和科研院所建立合作機制,推動121項高價值專利達成交易意向,促成專利交易30件次,知識產權跨境轉化成效初顯,實現良好開端。這不僅標志著深圳在探索知識產權跨境轉化邁出了堅實且關鍵的一大步,更是河套深港科技創新合作區深圳園區向著打造國際化科技創新高地目標奮勇前進的生動體現。
六、騰訊音樂構建版權作品一站式全球發行、宣推、版權保護和版稅結算平臺,入選第一批版權強國建設典型案例
騰訊音樂平臺深度鏈接抖音海外版、蘋果音樂、聲田等150余個海外內容平臺渠道,覆蓋240余個國家和地區,累計支持5.5萬中國音樂人完成海外發行歌曲31萬首,總計實現180億次播放,高效實現了優秀作品的一站式全球發行、宣推、版權保護和版稅結算。騰訊音樂平臺促進音樂版權生態多元化發展入選第一批版權強國建設典型案例,成為廣東省唯一入選的版權產業服務類典型案例。
七、深圳率先出臺河套深港科技創新合作區知識產權保護制度
2024年11月,深圳市市場監督管理局(知識產權局)、深圳市科技創新局、深圳市公安局、深圳市司法局、深圳市中級人民法院、深圳市人民檢察院、福田區人民政府、深圳國際仲裁院、河套深港科技創新合作區深圳園區發展署、深圳海關等10部門共同出臺《關于加強河套深港科技創新合作區深圳園區知識產權保護和運用的意見》,成為全國首部面向深港科技創新合作區的知識產權保護制度。
意見從知識產權創造運用、協同保護、行政保護、司法保護等7個方面提出36條具體舉措,探索完善與國際接軌的知識產權保護制度,推動深港知識產權規則銜接和機制對接。
八、深圳新增兩個專利預審領域
2024年12月,經國家知識產權局批準,深圳在原有新能源、互聯網兩大產業領域基礎上,開通高端裝備制造和珠寶加工兩大產業的專利預審服務,成為全國專利快速預審通道最多的城市之一。新增預審領域覆蓋人工智能、半導體與集成電路、機器人、低空飛行器等20余個關聯深圳戰略性新興產業和未來產業的領域,全面拓寬知識產權服務范圍。截至2024年底,深圳累計服務備案企業已突破1萬家,其中國家、省、市級“專精特新”企業占比近半,高新技術企業占比近七成。
九、深圳在知識產權海關保護中引入技術調查官,做法獲全國推廣
深圳海關聯合深圳知識產權保護中心,在全國海關系統首次引入技術調查官,對貨值1079萬元的多組件大型光伏電池生產設備實施了專利權保護,成功為權利人固定了關鍵證據,最大程度保護了當事人的商業秘密。
該案是全國海關系統首個引入技術調查官開展專利權保護的典型案例,開創了知識產權海關保護新形式,充分驗證了技術調查官制度支撐海關保護措施的可行性,該做法在全國海關推廣。
十、國內首個商業秘密保護基地省級地方標準發布,為企業創新發展提供安全屏障
2024年6月,廣東深圳(南山)商業秘密保護基地以基地建設經驗為藍本,發布國內首個商業秘密保護基地省級地方標準《商業秘密保護基地建設與運營規范》。該標準總結了政府部門、企事業單位、產業園區、基地及第三方機構在商業秘密保護工作上的先進經驗,為建設與運營商業秘密保護基地提供了方向與指引,并在省內12家產業園區開展試點應用,為企業提供更專業、高效的商業秘密保護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