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市民在前進二路卡點掃健康碼出入(4月16日攝)。 新華社記者 肖藝九 攝
企業復工復產跑出“加速度”
疫情防控抓得緊,復工復產才有底氣和信心。
“各位寶寶,我身上穿的這件是全棉的,可舒服了!”位于漢正街的云尚·武漢國際時尚中心韓國館2樓,導購小曾正在直播專用玻璃臺上試穿店內新款T恤。
店主周先生說,疫情讓線下商業活動全部暫停,“要自救,就只能做直播,然后通過快遞將商品發出去。”讓周先生喜出望外的是,通過直播,帶貨金額最初一天幾千元,現在穩定在1萬多元。
在武漢三鎮,大企業、小企業復工復產跑出“加速度”。4月8日,武漢舉行首場“云招商”,總投資額達2451億元的69個重點項目簽約落戶武漢;4月10日,總投資1865.7億元的100個重大項目在武漢集中開工;4月21日,首場復工復產企業現場招聘會舉行,281家參會企業共提供萬余個就業崗位……
“我們要將‘火神山、雷神山精神’轉化為復工復產的強大動能。”5月8日上午,中建三局光谷之星大講堂,300余名頭戴安全帽、身穿橘色反光馬甲的建筑工人,鏗鏘有力地進行復工復產勞動宣誓。
啟動儀式所在地東湖高新區是湖北省經濟最活躍的地區之一,也是廣為人知的“中國光谷”。這里聚集了10萬多家科技企業,以“芯屏端網”萬億集群為龍頭的戰略性新興產業,在風浪中保持住了強大的產業定力和生命力。
林立的打樁機、忙碌的渣土車、揮汗如雨的建設者……近期,東風云峰和吉利高端整車兩個百億汽車項目工地呈現出一派繁忙景象,數千名建設者放棄休息搶抓工期,力爭把因疫情停工的時間“奪”回來。
汽車產業是武漢的支柱產業之一。汽車產業能否實現疫后重振,是武漢穩經濟促發展的關鍵。在汽車產業產值約占武漢市75%、湖北省33%的武漢開發區,當地政府部門從員工返崗、人員招聘、資金紓困等方面著手,貼身幫扶企業。目前,以東風本田、東風乘用車等為代表的整車企業恢復滿產,同步帶動500多家零部件供應商復工復產,部分企業已經滿負荷運轉。
武漢市主要負責同志表示,武漢保衛戰已取得決定性成果,進入到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新階段。形勢催人,必須堅定必勝信心,弘揚“越是艱險越向前”的英雄氣概,把握機遇、化危為機,加快打造英雄豪邁、實力雄厚、品質卓越的大美武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