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日,工銀瑞信、紅土創新、信達澳銀等基金公司,開始陸續披露旗下基金產品半年度報告。基金公司股票倉位、收入情況等數據也得以曝光。數據顯示,在已披露數據的公司中,多數公司實現盈利,但公司間盈利能力差距仍在顯著擴大。對于下半年的市場,部分基金認為影響市場的風險會從三季度末開始趨于緩和,被錯殺的成長股值得關注。
部分公司凈利潤同比下滑
截至目前,已有13家基金公司上半年財務數據隨上市公司半年報進行了披露。13家基金公司中,僅有浙商基金未能實現盈利,上半年虧損1097.72萬元。
中報數據顯示,上半年東證資管營業收入與凈利潤出現大幅增長,分別達到15.88億元、6.17億元,和去年同期相比分別上漲129%和254%。數據顯示,優秀業績吸引了投資者迅速進入,截至6月末該公司管理規模為939.59億元,與去年同期相比實現翻倍。
老牌基金公司——華夏基金則保持了穩定增長。近日公布的半年報顯示,截至2018年6月30日,華夏基金實現營業收入為人民幣18.73億元,凈利潤為5.99億元。與去年相比分別上升15.47%和12.17%。
此外,天弘基金、富國基金、銀華基金,上半年凈利潤同比也出現一定比例增幅。而中郵基金、長盛基金、申萬菱信等基金公司,上半年凈利潤則出現明顯下滑。其中,西部利得基金、東方基金上半年凈利潤僅為1.96萬元及935.68萬元。
11家公司股票倉位超五成
上半年市場處于持續調整之中,除重倉醫藥股基金外,權益類產品凈值幾乎出現全線下滑。但從基金倉位數據來看,仍有不少公司股票倉位較高。
同花順數據顯示,股票倉位最高的為恒生前海基金,該公司股票倉位達到87.88%,但該公司權益類產品規模較小,股票市值也僅為2.6億元。東證資管、申萬菱信、華商基金等以權益類投資為主的公司,股票倉位較高,均達到60%以上。值得注意的是,部分基金此前以貨幣基金、固收類產品為主要發展方向,導致股票持倉常年處于較低位置,統計顯示47家基金公司公司股票持倉占比低于10%。
對于下半年市場,已發布半年報基金公司多數表示持謹慎樂觀態度,對于低估值的創業板及港股市場較為看好。
國投新興基金經理在半年報中表示,預期隨著美國穩步加息,新興市場股市將繼續承受壓力。對于國內宏觀經濟,中國經濟情況,預期政策方面會適當放松,因此繼續保持謹慎樂觀的態度。與此同時,港股市場經過上半年的調整,部分行業和個股的估值吸引力再次顯現,給自下而上選股提供了很好的機會。相較于其他新興市場股市,港股目前的估值優勢依舊顯著,因此仍將重點投資于香港市場。
國聯安雙力中小板基金經理則表示,經過上半年的回調,A股的估值水平已經下降,釋放了較大的風險。隨著經濟復蘇,預計下半年周期類、成長類股票應該是較好的投資選擇。(記者 李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