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特區報訊 作為跨境雙向投資開放的“破冰”之舉,滬港通17日迎來開閘四周年。累計成交金額突破10萬億元、經歷三件大事,“四歲”滬港通不僅促進了內地與香港市場的融合,更見證了中國資本市場對外開放的持續提速。
來自上海證券交易所的最新統計顯示,截至11月16日,平穩運行四年的滬港通累計成交金額達10.31萬億元人民幣。其中,滬股通累計共930個交易日,交易金額6.05萬億元人民幣,日均交易金額65.02億元人民幣;港股通累計共912個交易日,交易金額4.27萬億元人民幣,日均交易金額46.77億元人民幣。
特別是進入2018年以來,伴隨A股估值吸引力增大,借道滬港通“北上”的資金出現顯著增加,累計流入約1500億元人民幣。另據統計,年初至今滬股通成交金額達2.35萬億元人民幣,日均交易金額116.25億元人民幣,與四年平均水平相比接近“翻番”。
滬港通誕生以來經歷的三件大事,也都發生在今年。4月11日,中國證監會、香港證監會發布聯合公告,滬股通每日額度從130億元人民幣調整至520億元人民幣,滬港通下港股通每日額度從105億元人民幣調整到420億元人民幣。
這也為滬港通迎來第二件“大事”奠定了良好的基礎。5月31日收盤后,全球最大指數公司明晟(MSCI)宣布,226只A股股票被正式納入MSCI新興市場指數,納入比例為2.5%。8月31日收盤后,新增10只A股成分股,同時將納入比例提升至5%。
事實上,滬港通聯通的兩大市場之間,本身也存在磨合的過程。第三件“大事”著眼于應對交易和監管機制差異帶來的挑戰。
9月26日,滬港通北向看穿機制正式上線。10月22日,基于投資者識別碼的北向交易申報前端控制功能正式啟用,對不符合要求的交易申報進行拒單。恒天財富研究院執行院長周榮華評價認為,北向看穿機制的建立有助于上交所充分發揮交易所一線監管職能,完善跨境監管合作機制,打擊跨境市場操縱等違法違規行為,維護A股市場平穩運行。(欣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