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歷了10月的流出后,WIND數據顯示,11月北上資金凈流入469.13億元,創滬股通開通以來歷史第二高。本周一,北上資金繼續流入121.41億元。值得一提的是,北上資金11月對創業板增倉明顯,持股數量和市值均環比增長。對此,業內人士表示,未來外資流入A股的速度會加快,北上資金加倉中小盤股說明部分外資短期偏向于成長股。
11月增持醫藥和建筑
從行業來看,11月份北上資金持有股份增加的行業有25個,僅3個行業持股減少。其中,北上資金持有醫藥生物和建筑材料持股增長同為21.77%,兩者并列行業第一;其次是汽車行業,北上資金持股增長18.7%。
從持股市值來看,北上資金11月底持有電子行業市值位居首位,達到1252億元;其次是商業貿易,持股市值為681.79億元。
從所有持股變動比例來看,11月北上資金對慈星股份、清源股份、華聯控股、三棵樹、浙江眾成等個股加倉明顯,持股變動比例均超500%。其中慈星股份持股變動比例最高,為1055%,持股數量由10月底的20.81萬股增加到240.48萬股;其次是清源股份,持股變動比例為955%。
從滬股通11月凈買入金額來看,貴州茅臺成為北上資金最青睞對象,凈買入高達54億元。招商銀行、中國平安則超過30億元,此外恒瑞醫藥、海螺水泥分別被凈買入22.33億元、11.85億元;深股通方面,五糧液以26.23億元居首,美的集團、洋河股份和格力電器均超過13億元。
對此,前海開源首席經濟學家楊德龍對記者稱,“外資在市場調整過程中不斷地入市抄底,在A股納入MSCI和富時羅素兩個國際指數之后,外資對A股的配置需求大量增加,預計外資流入的速度將加快,這有利于提高A股的國際化程度,同時培育價值投資理念。”
瑞銀證券近日發布報告指出,盡管今年A股市場下跌超過20%,但今年以來北上資金凈流入量高達近2700億元,這一數據意味著今年進入A股的海外資金已創出歷史新高。
北上資金加倉創業板
數據顯示,11月北上資金明顯加大創業板配置。滬股通、深股通(主板)、深股通(中小板)、深股通(創業板)持股數量環比增長7.56%、7.83%、2.48%、8.42%,持股市值分別上漲8.43%、11.64%、9.32%、15.38%。
從個股來看,沃森生物、華測檢測、先導智能、愛爾眼科等創業板個股11月持股比例增加居前。
此前天風證券統計數據顯示,今年以來,北上資金和QFII表現了對創業板明顯的偏好。北上資金對創業板的超配比例由去年底的-4.31%提升至當前的-3.77%;QFII對創業板的超配比例由去年底的-1.08%提升至6月末的-0.05%。
天風證券研究所副所長徐彪指出,“主板的超配比例在今年先降后升,中小板的超配比例持續下降。未來海外資金對創業板的增配將是大勢所趨?!?/p>
盡管11月多個創業板ETF被贖回,但如果和年初相比,多個創業板ETF規模依然暴增。數據顯示,華安創業板ETF成為年內凈值規模和份額增幅最大的產品。去年底該基金份額為2.88億份,規模為2.02億元。到了今年11月底,其最新份額達187.22億份,凈值規模達到了88.26億元,增幅分別達63.94倍和42.78倍。(陳燕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