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交所有關負責人日前表示,2018年滬市并購重組市場總體保持穩定,全年共進行并購交易1226家次,交易總金額1.2萬億元,較上一年度分別增長42%和31%;全年共有131家公司啟動重組,與上一年度基本持平,披露117單方案,同比增長18%,活躍度有所提升。涉及交易金額近4000億元,接近上一年度水平。
市場環境逐步規范
該負責人表示,并購重組作為資本市場優化資源配置的重要方式,在助力上市公司加速轉型升級、抵御風險挑戰、實現高質量發展等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2018年,以“同行業、上下游”整合為目標的產業并購數量已占全部交易的70%以上,產業邏輯已成市場的主流和共識,并購重組支持服務實體經濟的作用進一步發揮。其次,海外并購瞄準科技創新和產業升級。2018年,滬市上市公司進行海外并購共63家次,交易總金額約1500億元。中國企業的海外并購也逐步實現了從粗放型擴張向集約型發展轉變,新興產業與高端技術更受青睞。再次,市場化要約收購出現積極變化。2018年,滬市共發生9單市場化主動要約收購,頻率遠高于以往年均1單的水平,活躍度與市場化程度提升明顯。
總的來說,經過前期對“忽悠式”“跟風式”“三高類”重組等亂象的整治,市場環境逐步規范,估值體系回歸理性,投資者對于重組概念更加理性,股價反應總體平穩。
民營企業成并購重要部分
值得注意的是,目前滬市民營企業的數量接近六成,總市值接近五成,在并購重組市場已經成為不可或缺的重要主體。2018年,滬市國有企業共進行并購536家次,交易總金額6757億元,增長25%;重大資產重組方面,共披露37單方案,占比約32%,涉及交易金額2029億元,占比約53%。2018年,滬市民營企業共進行并購重組690家次,交易總金額5328億元,增長40%;共披露80單重大資產重組方案,占比約68%,涉及交易金額1804億元,占比約47%。民營企業利用并購重組促進自身發展的同時,也在深刻改變并購重組市場的生態結構。
集中推出一系列政策
2018年,證監會在并購重組領域集中推出了一系列新政策,目前90%以上的并購重組交易已無需證監會核準。上交所積極優化募集配套資金制度,提升募集資金上限,充分滿足上市公司在培育新動能中的資金需求。滬市公司2018年重組配募金額共577億元,有效補充了營運資金。
上交所有關人士表示,2018年,部分公司暴露出控股股東高比例質押股權,股價波動時無力償債,面臨平倉風險。為防范局部風險擴大,或引發系統性風險,證監會、地方政府、行業協會均推出一系列紓困措施,幫助有發展前景但暫時陷入經營困難的上市公司紓解股權質押困境。上交所立足于信息披露和風險釋放,穩妥審慎地開展處置工作。其中,并購重組作為處置風險的重要選項之一,也發揮了積極作用。(鐘國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