邊緣計算、芯片、智能電網,一個個博人眼球的概念題材不斷接力,在科技股推動下,創業板在昨日成功收復了去年的全部失地,今年內的漲幅已經超過40%。不過行情大熱后,巨量資金正在從指數ETF大規模撤離。
指數ETF持續遭大額贖回
不到3個月的時間,創業板指數以41.81%的年內漲幅引領整個A股市場,成功收復了2018年的全部失地,昨日,創業板2126億元的成交額更是創下歷史新高。
從板塊來看,市場中與科技相關的板塊無不漲勢凌厲。記者梳理同花順iFinD數據后發現,計算機、電子、國防軍工、通信板塊的年內漲幅均超過40%,分別達到52.1%、45.4%、42.5%和41.9%。一大批牛股不斷涌現,在剔除次新股后,銀之杰、天和防務、安控科技等11只股票已經翻倍,多達163只股票漲幅超過50%。
站立在市場風口,科技中小盤股在當下可謂大紅大紫。湘財證券分析師樊波表示,金融已完成了激活市場的使命,后期震蕩整理的概率較大,而科技股則是當下最強風口,芯片、半導體、特高壓、智能電網這四大板塊將是科技股的核心。
雖然市場中看多的聲音依然很多,在大漲行情下的另一面也不容忽視:追蹤創業板指數的ETF正在遭遇瘋狂贖回:在11日,易方達創業板ETF份額減少10.72億份,減幅高達8.56%;華安創業板50ETF份額也減少了6.54億份、減幅為4.24%。
事實上,伴隨著指數不斷走高,多只ETF基金均遭到了大額贖回。數據顯示,在2月份行情啟動的這一月當中,華安創業板50ETF的份額減少38.83億份、華泰柏瑞滬深300ETF減少13.53億份、易方達創業板ETF減少11.48億份、華夏滬深300ETF和華夏上證50ETF分別減少6.97億份和6.35億份。
借助大漲獲利兌現
創業板指數在短期內逆市大漲,刺激了投資者獲利兌現的意愿。
從基金份額變化來看,ETF基金往往具備逆市場配置的特點。“當指數呈現出下跌趨勢時,指數ETF份額會顯著上升,反之當指數上行時,跟蹤指數ETF份額則走弱。”信達證券分析師谷永濤指出。
數據變化可以佐證這一觀點。在單邊下跌的2018年當中,年初時華安創業板50ETF的份額僅為2.88億份,此后該ETF份額一路飆漲,截至2018年底,份額已達到210億份左右,一年時間份額增長高達74倍。
一位基金業內人士分析認為,目前創業板指、創業板50指數已經基本收復了去年的全部跌幅,這使得部分資金選擇離場或者獲利了結。未來科創板出臺并試點注冊制之后,創業板中一些上市公司目前的高估值會進一步受到擠壓。
不過,值得注意的是,在指數ETF遭大額贖回的同時,一些行業ETF的份額有不同份額的提升。在2月份以來,不少圍繞證券、軍工的ETF均獲得凈申購。谷永濤認為,這些變化反映出投資者看到了市場中出現了比ETF更好的機會,在牛市中希望抓住板塊或個股機會跑贏指數,在熊市中則通過指數ETF建立底倉。(熊子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