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著名財經作家、自媒體人吳曉波“賣身”一事引起財經圈和自媒體圈的軒然大波。全通教育17日晚公告稱擬以發行股份方式購買杭州巴九靈96%股權,同時擬募集配套資金,該收購構成重大資產重組,已于18日停牌。
吳曉波頻道估值20億元
此次公告中并沒有交易的具體金額以及發行的數量等。資料顯示,巴九靈于2014年7月成立,吳曉波和其配偶邵冰冰為實際控制人。
目前該公司有19位股東,吳曉波邵冰冰夫婦及一致行動人藍彩投資、百匠投資、樓江合計持有公司44.83%股權;第二大股東為皖新傳媒,持股14.9%;機構投資人有君聯資本、摯信資本、普華資本、牽海創投等。
吳曉波最出名的還是他的財經作家身份,憑借《大敗局》《激蕩三十年》《騰訊傳》《跌蕩一百年》等作品成為財經圈類的明星人物,知識的主要輸出平臺有吳曉波頻道。
成立近5年的“吳曉波頻道”在2017年1月完成A輪融資,融資1.6億元,投后估值近20億元。據當時數據,該估值是當時自媒體屬性的創業公司中估值最高的。
值得一提的是,全通教育是市場上有名的“妖股”。上市后股價一路飆升,最高達到467元,還坐上了A股第一高價股的位置,隨后不斷下跌,至今市值僅為當時的一成。
數據顯示,全通教育去年全年收入8.33億,同比下降19.17%;虧損6.21億,同比下降超過1000%。虧損的主要原因是商譽減值。另外,全通教育的創始人、大股東和實際控制人為陳熾昌,主營業務為教育信息化,為中小學生提供學習輔導、學習資源等產品。在其主營業務中,沒有發現與媒體有關的業務。
眾所周知,創業板禁止借殼上市,此次收購是否存在曲線借殼上市的可能,還需要更多信息披露,記者也將隨時關注事態發展新動向。
內容創業面臨突破
2016年是內容創業的風口,得到、知乎、喜馬拉雅等一系列主打知識傳播的產品點燃了知識付費的熱潮,例如,“李翔商業內參”銷售額近2千萬元,李翔本人收入近千萬;“咪蒙”單月收入超過400萬元,90后助理月薪5萬元;“papi醬”拍賣貼片廣告獲利2200萬元;“同道大叔”賣出公司套現1.78億元等等。
同時,A股市場掀起了購買自媒體資產的浪潮。不過,值得注意的是,去年瀚葉股份擬作價38億元購買量子云100%股權,因遭到質疑而終止收購。去年9月利歐股份擬逾23億元收購微信自媒體內容營銷公司蘇州夢嘉75%股權,不久后也宣告終止。驊威文化擬作價15億元收購杭州旭航網絡也失敗了。今年1月,擁有1400萬粉絲數的“咪蒙”被注銷。這幾起失敗的案例似乎告訴大家,內容創業的路子行不通了。
紅利消退后,自媒體創業者該如何離場?在這方面,吳曉波不僅是個財經作家,更是個精明商人,雖然他曾經寫過《我為什么從來不炒股》一文,但這似乎并不妨礙他積極擁抱二級市場。
一位不愿具名的自媒體作者告訴記者,去年幾次并購都失敗了,跟市場認可度有很大關系。創業者都有一顆上市的心,公司做大之后謀求資本套現屬于常規操作。每個行業都會從新興走向成熟,從混沌走向規范,內容創業也不例外。吳曉波的案例不能適用于所有自媒體創業者,但隨著資本行情轉暖,未來會有更多新媒體公司謀求曲線上市。(邱清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