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特區報2019年03月25日訊 今年以來,A股市場持續走強,基金發行市場火爆。借此東風,3月21日頂著“陳光明”光環的睿遠首只公募產品開售一小時就已吸引超百億元資金認購。由于該基金A、C兩類份額分別設置了50億元和10億元的募集規模上限,一日售罄沒有懸念。
與此同時,基金清盤的速度也因行情回暖而有所放緩。據Choice金融終端數據,截至上周五,今年以來共有43只公募開放式基金清盤,其中股票型基金1只,混合型基金22只,其他為債券型基金。與去年同期共有54只公募基金清盤相比,整體清盤速度隨著行情的回暖有所放緩,同比下降20%。
從基金家數來看,截至3月22日,公告產品擬清盤或進入清盤程序的基金公司有近30家,其中,有4家基金公司清盤數量在3只以上,清盤數量最多的達到4只。從清盤產品成立的年限來看,2016-2018年成立的基金占比較高。總體來看,有27家為觸發合同規定的清算條款而進入清算程序,有15家為基金持有人大會同意終止,1家為合同到期終止。
目前國內公募基金清盤主要有以下三種情形:一是觸發基金合同終止條款。二是保本基金的合同到期終止。三是基金持有人大會同意終止。某基金研究人士表示,從三類基金清盤的情形看,少數基金出于保本到期轉型需要進行清算,而不少基金產品由于業績不佳、大規模贖回、管理成本增加、運營效率降低等原因,導致清盤風險加大。一些“迷你化”基金產品與其在市場上苦苦支撐,不如加速清算,從而實現基金市場的優勝劣汰和新陳代謝。
招商證券分析師宗樂此前表示,建立健全成熟的基金發行和清盤流程是我國基金行業與海外成熟資管市場接軌的必由之路。市場應逐漸適應基金清盤常態化,這也是維持基金業生態健康的必要手段,對投資者來說,基金清盤并非壞事。(宗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