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今,人們都會對1929-1933年那場始于美國,蔓延全球的大蕭條心有余悸。大蕭條成因非常復雜,至今經濟學界仍然眾說紛紜。不過有一點是肯定的。作為美國中央銀行的美聯儲,在當時危機爆發的時候,沒有及時的發揮自身作用,導致了經濟危機的加劇蔓延,最終演變成了一場史無前例的大蕭條。
而在危機爆發的前夕,他們的預測也總是錯誤的。最令人印象深刻的是在2008年1月時,前美聯儲主席本·伯南克曾說道:“我們預測經濟衰退不會發生。”年底時,他又表示:“房利美和房地美沒有失敗的危險。”最糟糕的是,幾乎所有美聯儲和財政部的高級官員以及主流金融媒體和學術界的教授,都認同這種妄想情緒。
當然,我們都知道事情是如何發展的。當2008年房地產泡沫破裂時,影響波及全世界,引發了自大蕭條以來最大的金融和經濟危機。政府贊助的房利美和房地美在幾個月后發生了信貸危機,標準普爾500指數下跌超56%。
智通財經APP獲悉,分析師指出,美國聯邦基金利率飚至11年來最高、美聯儲接近升息周期末尾、美國經濟由超過22.1萬億美元的債務赤字風險等因素都表明,經濟危機可能迫在眉睫。但無論是鮑威爾亦或是前主席耶倫,在被問到金融危機時的說法是,我們看不到金融市場有風險的積累。
分析師表示,美聯儲一直在收緊貨幣政策。自2015年12月以來一直在穩步提高利率,僅在2018年便4度上調利率。
在今年,美聯儲的態度卻來了個180度的大轉彎。人們可能認為,美聯儲暫停利率正常化是迫于市場壓力,而鮑威爾聲稱,聯儲這么做是考慮到全球經濟和金融的發展。
但是,假如美聯儲真的不認為金融危機有發生的可能,為什么會突然放棄了利率正常化的進程?
分析師指出,在08金融危機后,美聯儲人為地將利率降低至0%并維持了6年,在這之后,美國的經濟嚴重依賴于寬松的貨幣。而對0%利率依賴度最高的兩個行業,汽車和房地產,在利率正常化的過程中,已經受到了嚴重的損失。
紐約聯邦儲備銀行(New York Fed)的總裁兼首席執行官John Williams表示:“我們看到了房屋建設放緩的跡象,罪魁禍首是財政狀況受限。”
2019年第一季度,預計美國的汽車銷量將降至六年來的低點,比一年前下降4.9%。與此同時,融資成本飆升,汽車價格也創下歷史新高。今年2月份時,為購買汽車所做的貸款利息已升至10年來的新高。
分析師表示,現在是每一位投資者衡量自己投資組合的時候,問問自己,在經濟衰退,甚至在危機中,我能很好地堅持下去嗎?如果答案是否定的,現在是時候考慮放棄那些風險較高的資產,以防止在經濟危機中失去所有的財富。(許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