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商報2019年09月03日訊 (記者陳燕青)8月31日,國務院金融穩定發展委員會召開第七次會議,研究金融支持實體經濟、深化金融體制改革等問題。
記者注意到,金融委第六次會議曾指出“穩健貨幣政策”“流動性合理充裕”“適時適度逆周期力度”;而第七次會議除了明確“加大逆周期調節力度”的定位,還提出了多項具體措施。
首先是繼續實施好穩健貨幣政策,保持流動性合理充裕和社會融資規模合理增長;其次是強調要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把財政政策與貨幣金融政策更好地結合起來,金融部門繼續做好支持地方政府專項債發行相關工作;再次是充分挖掘投資需求潛力,探索建立投資項目激勵機制,高度重視基礎設施、高新技術、傳統產業改造、社會服務等領域和新增長極地區的發展;鼓勵銀行利用更多創新型工具多渠道補充資本,真正落細落實盡職免責條款,大力支持小微企業,全面加大對實體經濟的支持力度。
值得一提的是,近期穩增長措施陸續出臺。上個月,高層陸續出臺了一系列促消費的政策:8月23日,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關于進一步激發文化和旅游消費潛力的意見》;8月27日,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加快發展流通促進商業消費的意見》。
貨幣政策方面,央行8月17日決定改革完善貸款市場報價利率(LPR)形成機制。在當前的經濟、金融環境下,無疑有助于推動銀行實質性降低貸款利率,改善企業融資難、融資貴問題,也彰顯了高層緩解小微企業、民營企業融資難融資貴的決心。
財政政策也在加力提效,近期地方債尤其是專項債加速擴容,發行節奏明顯加快。數據顯示,6月地方債發行規模為7170億元,約占上半年累計發行規模的三分之一,創年內單月發行規模新高。
此外,依據財政部此前要求,全年3.08萬億新增地方債要在9月底前完成發行,目前新增地方債發行已完成近九成。
對此,前海開源首席經濟學家楊德龍對記者稱,“金融委指出要通過加大宏觀經濟政策的逆周期調節力度,這意味著后續貨幣和財政政策有望進一步加碼,中國經濟增速有望進一步企穩回升。”
國盛證券宏觀分析師熊園表示,本次金融委會議“加大逆周期調節力度”的新提法,意味著下半年穩增長的必要性增大。未來貨幣端發力點是“下大力氣疏通貨幣政策傳導”,意味著降低MLF利率、LPR改革引導降低融資成本可期;財政端發力點是“繼續做好支持地方政府專項債發行相關工作”、基建補短板、強化減稅降費執行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