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商報2019年10月22日訊 (記者詹鈺葉)公募基金“貧富不均”不僅體現在業績與規模上,基金經理數量也存在明顯差異。目前,58家基金公司旗下基金經理數量不足10人,其中中庚基金等4家旗下只有1名基金經理。業內人士認為,基金經理人數少未必“獨木難支”,關鍵看基金經理操盤表現。
據記者統計,目前公募基金中,頭部公司旗下基金經理人數超過40人,而不足10名基金經理的基金公司有58家。其中,恒越基金、東方阿爾法基金、中庚基金與華宸未來基金旗下只有1名基金經理,前三家為個人系公募基金公司。從設立時間看,以上4家基金公司成立年限都不長。另外,西藏東財基金、惠升基金、明亞基金等新成立的基金公司目前尚未聘請基金經理。
東方阿爾法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成立于2017年7月4日,為華南地區首家純員工持股的公募基金管理公司。基金經理為劉明,任職期間最佳基金回報達到445.45%,目前管理4只混合型基金(不同份額分開統計),規模為21.46億元,其中東方阿爾法精選混合A/C最新年內收益率為29.01%與28.49%。
恒越基金成立于2017年9月14日,基金經理為李靜,管理4只基金,規模為1億元。中庚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成立于2015年11月13日,基金經理為邱棟榮,任職期間最佳基金回報達到200.75%;目前管理3只基金,管理規模為71.53億元,其中中庚價值領航混合年內收益率為24.89%。
華宸未來基金于2012年6月20日,基金經理為應曉立,任職期間最佳回報為11.69%,目前管理2只基金,規模為1.3億元;華宸未來穩健添利債券A/C的年內收益率為4.39%與4.18%。
對此,有不便具名的業內人士稱,根本原因是業內基金經理稀缺。“大約2014年前后,我國公募基金公司中,有10家旗下基金經理只有1人,當時人才稀缺就成了基金公司關注的焦點。”他表示,這種“形單影只”的情況更多的出現在新生基金公司中,而頭部基金公司更容易吸引基金經理,總體呈現分化狀態。
他也表示,單個基金經理未必“獨木難支”,若基金經理能力強、團隊專業水平較高、公司管理層穩定,產品也會獲得投資人認可,有望逐漸形成規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