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商報2019年11月04日訊 (記者鐘國斌)A股迎來首家尚未盈利企業IPO。上交所科創板上市動態顯示,采用科創板第5套上市標準蘇州澤璟生物制藥股份有限公司(下稱澤璟制藥)通過上市委審核。這意味著,澤璟制藥將成為A股歷史上首家虧損IPO上市企業,A股“不盈利不能上市”歷史將終結。
招股書顯示,澤璟制藥成立于2009年,公司專注于腫瘤、出血及血液疾病、肝膽疾病等多個治療領域的創新驅動型新藥研發,目前正在開發11個創新藥物。公司實控人為美國邁阿密大學藥理學專業博士、美籍華人ZELINSHENG(盛澤林)和復旦大學分子遺傳學碩士陸惠萍。
澤璟制藥財務數據顯示,2016年至2019年上半年,三年半的時間,公司營業收入僅151萬元,其中2017年和2019上半年營收均為零,而虧損額卻分別達1.28億元、1.46億元、4.4億元、3.4億元,累計虧損額達10.55億元。澤璟制藥表示,公司所有產品均處于研發階段,尚未開展商業化生產銷售,尚未實現銷售收入,并且未來一段時間內將持續虧損。
招股書顯示,澤璟制藥2016年至2019年上半年投入的研發費用分別為0.61億元、1.59億元、1.38億元、0.71億元,正在開展11個創新藥的29項在研項目。
沒有營收、卻虧損累累的澤璟制藥IPO過會,得益于科創板為尚未盈利企業量身定制的第5套上市標準:即預計市值不低于40億元,主要業務或產品需經國家有關部門批準,市場空間大,目前已取得階段性成果。其中特別提到,醫藥行業企業需至少有一項核心產品獲準開展二期臨床試驗。
公開信息顯示,澤璟制藥此次擬募集資金23.84億元,全部投向新藥研發項目及發展儲備資金等。
對此,天風證券醫藥研究團隊指出,此項標準為大量的生物科技公司上市提供了便利,對醫藥公司盈利不作要求,強調的是公司的創新和技術能力,而估值體系與現有體系不同,能夠將創新產品進行DCF現金流的估值,給了硬核科技創新的土壤,為創新型的生物科技類公司創造了良好的資本環境。
過去,企業A股IPO因有盈利門檻要求,一大批互聯網龍頭企業被拒之門外,引來了眾多投資者的吐槽。如今,一家沒有收入卻巨額虧損的企業IPO過會。業內人士認為,澤璟制藥IPO成功過會具有標志性意義,充分體現了科創板對科創企業的包容性和適應性。
資深投行人士王驥躍認為,澤璟制藥的過會可以說是行業內的標桿。對于虧損企業,做好風險提示和信息披露,剩下的就交給市場了。市場第一次接觸虧損公司上市,或許還不習慣,但這個潮流是不可逆的。
他也提醒,并不是虧損公司一定可以在A股上市,而是有投資價值但暫時虧損的公司可以上市。虧損公司依然具有較大風險,未來是否能夠盈利、何時能夠盈利都存在較大不確定性,甚至研發最終失敗也很正常。
此前,已有首家同股不同權企業優刻得、首家紅籌企業華潤微電子科創板IPO順利過會。據統計,科創板受理的170家企業中,6家采用了第5套上市標準,除了澤璟制藥,還有君實生物、百奧泰、天智航、前沿生物、神州細胞等5家企業。這5家企業目前處于已問詢或已回復階段。根據2016年至2018年的財務數據,上述企業除天智航有一年未虧損外,其他企業三年時間均處于虧損狀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