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商報2019年12月06日訊 (記者邱清月)福利繼續發放!財政部、稅務總局、證監會發布通知,對內地個人投資者通過滬港通、深港通購買港股股票、基金,自12月5日起至2022年12月31日止,繼續暫免征收個人所得稅。
據悉,這已經是第三次繼續暫免征收相關個人所得稅了。早在2014年11月,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和證監會聯合下發《關于滬港股票市場交易互聯互通機制試點有關稅收政策的通知》,規定自2014年11月17日起至2017年11月16日止,對內地個人投資者三年內暫免征收個人所得稅。
在即將到期的前一天,三部門又繼續執行該項政策直到今年12月4日。財政部相關負責人曾經表示,對內地個人買賣港股差價暫免征收個人所得稅屬于此次滬港通稅收政策的優惠措施之一。
自滬港通、深港通開通以來,內地到香港的投資量大幅增長,稅收優惠政策延續,有助于繼續吸引內地個人對港投資。不過,目前北上資金規模明顯超過南下資金。盡管近期A股進入震蕩階段,但北上資金仍沒有停手,12月5日北上資金合計買入76.9億元,這已經是連續第16個交易日凈買入了,累計凈流入資金超過500億元。
從全年數據來看,截至12月5日,北上資金累計凈流入4208.38億元,而去年是3391.8億元,凈流入規模再創新高。對比之下,南下資金今年累計凈流入3417.81億元,不敵2017年全年4472.37億元,繼續免征個人所得稅對散戶資金南下流入有一定的刺激作用,也是內地個人投資者向香港和海外地區投資的契機。
一位經營港股業務的專業人士表示,由于稅費直接影響交易成本和交易活躍度,前期相關稅收未明確,不少散戶持觀望態度。此次個稅再次暫免終于打消了投資者的疑慮了,對于港股算是一個小利好。不過該項政策已經執行多年,對市場不會有太大的刺激。
隨著陸港通交易的成熟,中日ETF互通、滬倫通等陸續落地,加速世界范圍內資本的流通性。各大國際指數先后將A股市場納入相關指數,MSCI在今年10月稱將符合條件的科創板股票納入全球可投資市場指數,MSCI年內三次提升納入A股比例,由之前的15%增加至20%,體現了我國資本市場的持續擴大對外開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