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商報2020年01月06日訊 (記者陳燕青)跨年度行情上演!最近一個月,在北上資金和融資資金的推動下,A股持續走高,滬指逼近3100點關口。自滬股通開通以來,北上資金首次突破萬億元關口,而融資余額時隔近兩年也突破萬億元,顯示外資內資雙雙加倉A股。
1月2日,2020年A股首個交易日,北上資金全天凈流入101.48億元,其中滬股通資金凈流入50.45億元,深股通資金凈流入51.03億元。這也是自滬深港通開通以來,北上資金累計凈流入金額超過了1萬億元。截至3日,北上資金凈流入10069.85億元。
記者注意到,在外資持續流入的大背景下,其配置偏好卻悄然生變。從行業來看,近期外資流入的行業主要是家電、醫藥、電子、非銀等行業。
從去年12月北上資金的調倉情況看,共有55只個股的持股比例升幅超過1個百分點。其中,韋爾股份、祁連山、索菲亞、埃斯頓、新國都位居北上資金增倉前五名,增持比例分別為3.19%、3.08%、2.97%、2.92%和2.69%。
對于外資加速流入,安信證券首席策略分析師陳果指出,MSCI權重提升后外資主動型資金對A股的延遲增配和外圍市場擾動暫停可能已經體現在近期外資流入行為中,但其他中期因素在未來一個階段預計仍將繼續推動部分外資增配A股,后續外資流入可能邊際減弱,但仍將會是A股重要的增量資金來源之一。
貝萊德智庫亞太區首席投資策略師龐文博近日在報告力挺A股,“中國資本市場的持續開放,為全球投資者提供歷史性機會,可進入這一龐大且流動性高的市場作分散投資,目前可投資于廣告、醫療保健及保險等中期能獲得可觀增長的板塊。”
除了外資,內資也在加倉。數據顯示,最近一個月兩市融資余額大增約587億元,杠桿資金入市跡象明顯。
時隔近兩年,兩市融資余額再次突破萬億元關口。截至1月2日,兩市融資余額合計10106.66億元,較前一交易日增加51.61億元。
2018年3月12日,兩市融資余額突破萬億元,隨后在萬億元關口附近持續徘徊,直到3月23日,再次跌破萬億元,隨后持續滑落至去年2月1日,跌至近幾年的最低水平,達7109億元。
從最近一個月,兩市融資凈買入行業前五名分別為電子、非銀金融、計算機、有色金屬、傳媒,其中電子和非銀金融凈買入額均超百億元,分別為120億元和119億元,而這兩個板塊最近一個月走勢強勁,顯示出融資資金的推動作用。
值得一提的是,最近一個月融資余額上升比例最大的前十名公司有兩家券商(華安證券、南京證券),四只科技股(當虹科技、宏發股份、晶方科技、通富微電),上述個股大多走勢強勁,如南京證券最近一個月大漲逾六成。
展望后市,前海開源首席經濟學家楊德龍對記者稱,“今年市場的投資機會依然很多,并且熱點會進一步擴散,從一線藍籌擴散到二線藍籌。市場的熱點擴散,也意味著賺錢效應更大,從而吸引更多的資金流入到A股。”
海通證券首席策略分析師荀玉根表示,企業利潤同比回升和資產配置偏向股市,將促使春季行情演變為牛市主升浪。春季行情階段低估值高股息的銀行地產及有彈性的券商占優,著眼全年,利潤增速更快的科技和券商更好。
方正證券認為,目前各主要指數月線所展現的態勢,結束了長達數月的橫盤整理,走出盤局,昂首向上。而季度K線組合則明顯結束了連續兩個季度的調整,形成了企穩回升態勢。今年一季度繼續收出陽線值得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