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股當地時間周三午后再次熔斷,暫停交易15分鐘,這是美股10天第四次熔斷,美股史上第五次熔斷。不過,北京時間昨夜,美股基本企穩,納指還大舉反彈。
英大證券首席經濟學家李大霄認為,新冠肺炎疫情對全球資本市場帶來巨大沖擊,但目前下金融危機的結論還為時尚早。他認為,近期歐美股市跌進了熊市、海外股指“熔斷”成為常態,但全球央行正在積極應對,當全球央行應對力度足夠大,最終會起到一定的作用的。“近日國際原油價格跌至20美元,我國應抓住國家石油儲備的戰略機會,敢于在油價低位出手買進”。他說,A股投資者不應恐慌,滬指前期低點2638點有強支撐,全球股市報復性反彈一觸即發。
恒大研究院首席經濟學家任澤平表示,美股、債券、商品甚至黃金都在拋售加劇,說明金融危機的前兆已經出現,要做好應對金融危機的準備,疫情全球大流行只是導火索,根源是全球經濟、金融、社會的脆弱性。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至今,美國、歐洲主要靠量化寬松和超低利率,導致資產價格泡沫、債務杠桿上升、居民財富差距拉大、貿易保護主義盛行。他認為,股市、債市等資本市場如果持續動蕩,可能引發商業銀行等金融機構危機,導致金融體系流動性枯竭,最終傳導并放大至實體經濟。
有業內人士表示,此次國際金融海嘯的導火索是疫情,但本質上是低利率高估值、泡沫出清、高杠桿高債務環境疊加疫情,以及經濟結構失衡等綜合因素推動所致。“此次影響供需兩端的新冠疫情沖擊前所未有,且長期持續;全球經濟已然進入衰退,目前要做的是避免大蕭條;資本市場后市還將繼續動蕩,主權債務、公司債務是兩個重要風險點。”(深圳商報/讀創記者 鐘國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