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商報2020年03月31日訊 (記者陳燕青)央行30日宣布,為維護銀行體系流動性合理充裕,當日央行以利率招標方式開展了500億元逆回購操作,7天期逆回購操作中標利率2.20%,下調了20個基點。值得注意的是,此次下調后,7天逆回購利率已創2003年1月7日以來新低。
記者注意到,自去年11月份以來,半年內央行公開市場逆回購利率已經歷了4輪下調。上一次逆回購利率下調是在A股節后開市首日即2月3日,央行以利率招標方式開展了1.2萬億元逆回購操作。其中,央行7天期和14天期逆回購中標利率分別為下降10個基點至2.40%、2.55%。
對此,財信證券首席經濟學家伍超明分析稱,“海外主要經濟體無限量提供流動性,為國內貨幣政策打開了空間。4月份是貨幣政策發力的黃金窗口期,必須抓住、抓牢。后疫情時代加快生產、恢復經濟活力需要資金支持,財政發力也需要貨幣政策配合。從目前,后續央行仍有降準降息的空間。”
央行貨幣政策委員會委員馬駿認為,此次公開市場操作中標利率下降20個基點標志著人民銀行進一步加大逆周期調節力度。選擇在這個時點降息應該是綜合考慮了國內復工復產需求以及國際疫情和外部經濟環境惡化等多方面因素后做出的決策。
馬駿強調,央行這次降低公開市場操作利率之后,中國仍然是主要經濟體中唯一采用常態貨幣政策的國家,仍然可以通過正常的貨幣政策操作強化逆周期調節。中國貨幣政策的工具箱里既有價格工具,也有數量工具,還有結構性工具,都可以在需要的時候加以運用。
國信證券認為,OMO即公開市場操作利率一般被視為基準利率,為了降低實體融資成本,引導金融機構加大對實體經濟特別是小微、民營企業支持力度,MLF、LPR或跟隨OMO利率進一步下調。考慮到商業銀行體系成本端的制約,政策可能將同時引導存款基準利率的下調,為LPR下行創造空間。
3月26日,中國人民銀行貨幣政策委員會第一季度例會召開。會議強調,加大宏觀政策逆周期調節力度,著力激發微觀主體活力,全面做好“六穩”工作。健全財政、貨幣、就業等政策協同和傳導落實機制,對沖疫情對經濟增長的影響。深化利率市場化改革,有序推進存量浮動利率貸款定價基準轉換,保持人民幣匯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穩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