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工信部、最高檢、教育部、公安部等十三個部門印發《綜合整治騷擾電話專項行動方案》(下稱《方案》)的通知。《方案》稱,決定自今年7月起至2019年12月底,在全國開展綜合整治騷擾電話專項行動,包括全面清理各類騷擾軟件、嚴格規范金融類電話營銷行為等,并將違法違規行為列入相關信用記錄。
“請問您買房嗎?買保險嗎?需要貸款嗎?”在日常生活中,想必很多人都接過類似的推銷電話,讓人不堪其擾卻又無可奈何。前些天,央視記者深入騷擾電話大本營,向觀眾揭示了電銷公司的運作模式,引起了社會的廣泛熱議。可以說,騷擾電話在當前已然是社會肌膚上的一塊“牛皮癬”,怎么解決這個問題,是社會一直熱衷討論的話題。這次十三個部門聯合印發《方案》,準確擊中了廣大百姓的民生痛點,是對關于騷擾電話的熱點話題和相應社會關切的回應。
坦率地說,治理騷擾電話并不容易。在高額利益的驅動下,電話騷擾乃至詐騙往往分工精細,牽涉方方面面,誠如專業人士表示的,“從數據獲取、數據販賣,到實施騷擾,一系列環節已形成完整的產業鏈條”。這就意味著工信、公安、市場監管等部門和相關行業應當聯合發力,對騷擾電話施以全鏈條、全方位打擊。也只有這樣,才能夠徹底堵住監管漏洞。這次十三部門聯合開展整治行動,既彰顯了打擊的力度,也體現了打擊的廣度。比如住建、衛生、文化和旅游等部門的加入,顯然能夠有效遏制房地產、醫療健康、旅游交通等領域騷擾電話的蔓延態勢。此外,針對教育、金融等騷擾電話高發多發的領域,也均有相應主管部門介入。
除了空前的參與整治行動的部門數量,懲治力度的加大也顯現出官方斬斷騷擾電話利益鏈的決心和意志。除了對違法違規企業和從業人員依法采取監管措施或予以行政處罰,《方案》還提出,建立聯合懲戒機制,各部門對存在嚴重違規行為的企業和個人實施聯合懲戒,使其“一處失信,處處受限”。在信用就是價值的大數據時代,這招對于一些違規違法的企業和個人而言,無疑更加具有震懾力。
更進一步看到,對于電銷公司來說,數據無異于生命,因為有數據才有業績。而誠如央視記者所揭示的,“他們的許多數據都是買來的”。依此,要想真正徹底斬斷騷擾電話的鏈條,不僅要在嚴控騷擾電話傳播渠道、全面提升技術防范能力、規范重點行業商業營銷行為等方面持續發力,還須嚴厲打擊整治侵犯公民個人信息犯罪活動。《方案》中就鮮明提出,“要加強源頭治理,打擊非法獲取個人信息的行為。”這一舉措也讓人對整治行動取得實效信心滿滿。
十三個部門聯合開展整治騷擾電話專項行動,無疑讓長期受到電話騷擾的民眾,深出了一口氣。還期待能夠借此充分調動社會各方力量和有利因素,綜合采用行政、經濟和技術尤其是法律等手段,形成綜合整治騷擾電話的常態化工作機制,從而在這一年半的時間過后,整治力度依然保持高壓態勢,切切實實讓民眾的眼耳清清靜靜,在生活中遠離騷擾電話之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