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參考報2019年1月8日訊 記者從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最新獲悉,2018年我國信息消費規模約5萬億元,同比增長13%。目前央地正在密集出臺多項信息消費鼓勵政策和措施。其中,可穿戴設備、虛擬現實、智能服務機器人等中高端領域成政策支持重點。業內稱,我國信息消費或加速擴容,并成為擴內需的重要力量。
中國信通院政策與經濟研究所產業發展研究部副主任張麗向《經濟參考報》記者表示,信息消費在擴大內需、帶動其他領域消費方面的作用日益凸顯,新型信息消費發展迅猛,孕育形成了新的經濟增長點。但發展信息消費也面臨潛力尚未充分釋放、有效供給創新不足等一系列問題和挑戰。
根據相關發展規劃,到2020年,我國信息消費規模達到6萬億元,年均增長11%以上,并拉動相關領域產出達到15萬億元。2019年全國工業和信息化工作會議明確,將持續升級和擴大信息消費,支持可穿戴設備、消費級無人機、智能服務機器人、虛擬現實等產品創新,推動消費類電子產品智能化升級。
工信部表示,將從信息消費供需結構變化出發,突出創新驅動發展,提升有效供給能力,加速激發市場活力。以信息消費升級充分釋放內需潛力,帶動產業轉型升級,促進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
“隨著新模式、新業態、新技術、新產品的不斷涌現,我國信息消費發展潛力巨大。”張麗表示,下一步的主要舉措,一方面是增強產品和服務供給能力,提升供給質量,推動信息產品創新和產業化升級。另一方面是擴大信息消費群體覆蓋面,增強全民獲得感,加快信息終端普及和升級。同時也需要營造高效便捷、安全可信、公平有序的信息消費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