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商報2019年9月9日訊 (記者袁斯茹)“每種物質都有自己的光譜特征,就像獨一無二的指紋,而光譜分析可以獲取物質的成分信息,幫助我們看清其‘本質’,可用于食品、藥品、環境等安全檢測。”近日,深圳網聯光儀科技有限公司首席技術官譚湖偉對深圳商報記者如是說。
網聯光儀于2017年成立于深圳坪山,目標是打造中國自主研發的新型分子光譜儀,目前已有便攜式智能光譜分析儀、新型中紅外光譜儀等主要產品。公司多名員工擁有多年海外學習、工作經歷,核心成員李浩文、譚湖偉于今年獲得了中國科技部外籍高端專家項目計劃資助。
打造國產光譜儀
在電磁波譜中,可見光只占其中一部分。比如肉眼見到的陽光是七色的,但如果通過光譜儀將其分解,按波長排列,可得到肉眼無法分辨的光譜,如紅外線、微波、紫外線等。網聯光儀的產品之一——便攜式智能光譜分析儀,正是基于拉曼散射光譜。
“拉曼光譜也是電磁波譜中的一段。利用拉曼光譜儀,將激光照到被檢測樣品上,入射的光子和樣品的分子碰撞發生能量交換,通過分析可以得到被測物分子振動、轉動以及結構方面的信息,即得到其化學性質的指紋特征,從而對其中的各種化學物質進行識別。”譚湖偉介紹說。
據悉,隨著應用范圍越來越廣,光譜儀越來越趨向于微型化和智能化,網聯光儀所開發的便攜式光譜儀,其混合物檢測能力以及拉曼表面增強實用功能已達國際領先水平。應用于易燃、易爆品、毒品的鑒定。在公共安全方面,對未知固體、液體進行快速檢測。此外,表面增強使靈敏度提高百萬倍,實現對毛發、唾液和尿液中的微量毒品和代謝物的快速篩查。
與光譜打交道二十余年
譚湖偉和電磁波譜打交道已有20余年,主要負責算法的研發,用他自己的話說,在漫長的電磁波譜上,他已經“打卡”了近紅外、中紅外、拉曼光譜等頻段。
1999年,從湖南大學博士畢業后,譚湖偉到美國特拉華大學進行化學計量學的博士后研究,其導師史蒂夫·布朗教授(Dr.Steven D.Brown),正是化學計量學兩位創始人之一布魯斯·克瓦斯基教授(Dr.Bruce Kowalski)的學生。“研發光譜儀所用的算法,其實就是將光譜數字化的過程,化學計量學的學習為我之后的研發打下了基礎。”譚湖偉告訴記者。
博士后畢業,譚湖偉正式進入光譜儀算法領域的研發,先后在多家企業擔任首席科學家及算法工程師。觀察他的從業經歷,會發現既有業界頂尖公司,也有初創企業。譚湖偉告訴記者,他選擇一家公司的最大原因是其核心團隊和核心技術是否吸引自己,使自己能在有限的職業生涯中更有效地繼續學習。比如在經歷過與另一位化學計量學創始人的兒子斯萬臺·沃德博士(Dr.Svante Wold)合作開發傅里葉紅外光譜儀的算法研發后,也想嘗試一下拉曼光譜儀領域。
值得一提的是,譚湖偉曾在美國賽默飛公司任高級算法工程師,并參與開發世界首臺紅外拉曼二合一的便攜式光譜儀,將一臺儀器的測量范圍擴大,并獲得2016年度愛迪生取證與安全金獎。此后,他在世界第一臺傅里葉變換紅外光譜儀發明公司的布萊克工程公司擔任技術總監,主持設計的量子級聯中紅外光譜系統,在2018年獲光子創新棱鏡獎。
毫不猶豫選擇深圳
近日,譚湖偉在朋友圈分享了一首《故鄉的云》,他說這是自己最喜歡的一首歌,“雖然曾在國外奮斗多年,也擁有了自己的事業,但我還是想為祖國貢獻一份力量,讓國內相關技術達到國際領先水平,這是我所理解的科研工作者應有的精神。”
譚湖偉表示,目前,我國的光譜儀監測設備仍面臨體積大、自動化程度低、智能化不足、價格昂貴的現狀,此外,80%的高端產品依賴進口。因此,開發新型、便攜、快速實時監測的國產設備十分重要。
2017年,譚湖偉和李浩文、楊利回國創業,三人是在美國工作期間認識的朋友。“打造國際知名光譜儀器品牌,建立中國生態安全智能物聯網平臺一直是我們三人心中的夢想。”譚湖偉告訴記者,對于回國,幾位合伙人一拍即合,一致認為“是時候了”,將公司落戶深圳更是沒有絲毫猶豫,“深圳對科技創新的開放和包容態度吸引著我們,此外,坪山區也給公司提供了政策、場地方面的支持。”譚湖偉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