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新聞網2019年10月29日訊 10月28日,備受矚目的全球安防盛會——2019年第十七屆中國國際公共安全博覽會(下稱“CPSE安博會”)在中國深圳會展中心盛大開幕,為世界呈現前沿的安防產品和先進的科學技術。
第十七屆中國國際公共安全博覽會開幕式現場
本屆CPSE安博會共為期4天,在10月28日—10月31日期間,來自全球100多個國家和地區、超1500家廠商,帶來最前沿、最優良的安全防范技術產品和解決方案。
值得一提的是,作為CPSE安博會唯一官方媒體,CPS中安網在展會期間舉辦“CPSE安博會官方高端訪談新聞直播間”,通過現場直播的方式,邀請安防行業相關人士上臺發表自己對安防行業的看法,代表不同的角色發聲。
在智能化浪潮的沖擊下,安防行業不管在技術方面,還是市場方面,都在發生變革;同時,市場邊界也在不斷外延,越來越多的玩家參加到這場變革中,這其中,不乏老牌安企、AI新秀、互聯網巨頭等身影。
然而,對所有玩家而言,智能化時代中,市場機遇與挑戰并存,如何在智能化的發展趨勢中找準自身定位也至關重要。
在此背景下,CPS中安網有幸邀請到英飛拓研發中心總經理張世福、漢王智遠副總經理/漢王科技副總裁黃磊、東方網力副總裁王寧和佳都科技智慧城市業務群副總裁/廣東智慧安防專家庫專家張進飛,一起探討安防智能化時代的喜與憂。
Q:從技術、市場維度,智能化給安防行業帶來的變化是什么?
張世福:智能化對安防行業來說是一個革命性的進步,傳統視頻監控安裝完之后需要人工去搜查,智能化之后,加入了人臉識別技術、視頻結構化的技術,我們的安防系統就會有很智能化的體驗,可以對人進行跟蹤、布控。
另外,從海量視頻里面搜查一些關鍵的人物、車輛和有其它特征的視頻記錄的時候,會大大提高效率,這樣讓我們的視頻監控系統更加智能化,使用起來更加高效。
王寧:傳統安防特別是視頻行業,過去數據很難跟感知的數據、結構化的數據相融合,AI技術的發展就可以從視頻里面做各種結構化,產生的信息和傳統的感知信息、結構化數據融合,形成更多的應用,相當于把安防從一個純粹安防的概念,轉化成物聯網的概念,這對這個行業來說是一個顛覆性的發展。
這兩年大家也可以看到,隨著AI技術的不斷應用,除了行業里出現了AI四小龍,包括互聯網的BAT、華為、華三這樣的傳統IT企業也都進入到這個行業,給這個行業帶來更大的競爭,也給這個行業的發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和應用場景,我覺得未來安防行業會因為智能計算的發展,從一個純粹的安防轉換成城市級的數據治理和應用,這個變化是非常大的。
黃磊:幾位專家剛才也提到了,有很多人工智能的落地已經開始了,實際上人工智能這個技術本身已經有很長的歷史,兩年前的安防展已經有很多人工智能的技術跟安防方面緊密相關,但那時候只是一些技術點。
今天我們再看這個展會,已經是翻天覆地了,可以說從設備到后臺,到服務、應用,跟安防相關的點點滴滴、方方面面都已經離不開人工智能了,這是從大的落地、應用、市場方面,還有一個就是在背后的一些動機,剛才您提到了還有人才、市場、技術等等。
在人才方面,最近兩年隨著大量的資金和人工智能應用技術落地,現在各行各業把人工智能的人才培養已經作為了一個重中之重,現在來說頂尖的人工智能專業人才的年薪200萬以上的比比皆是,這也帶動了整個行業的蓬勃發展,因為所有人都看到這一塊欣欣向榮、蓬勃發展,資金、人才都往這個領域來涌入,我們也希望在未來這個領域能夠有更大的發展。
張進飛:從這兩年的安防展來看,應該說安防的邊界越來越模糊了,隨著智能化技術的發展,我們發現前端已經不滿足于傳統的視頻監控、門禁、樓宇對講,就像剛才王總講的,它已經變成了一個物聯網的終端。因為它變成物聯網終端,所以有更多原來做IT的廠商進來了,原來做AI的企業也可以變成安防廠商,使得整個行業面變寬了,它的邊界也變大了,這是整個行業的變化。
另外,對用戶來講,我可能不滿足于只是看一個視頻了,我更關注視頻里面的數據、有價值的信息,這對行業來講確實變化也很大。所以就像你剛才說的,沒有AI的都不好意思參加安防展了。
從技術的角度來講,對傳統安防企業來說,一定要考慮多維數據的感知,也就是物聯網的采集。物聯網的數據上來以后,它的解析和認知能力,需要有更深刻的認知,所以需要和AI結合。
這個AI采集的大數據怎么用,怎么產生價值,具體的落地能力也非常重要,這也是包括佳都在內的很多應用開發商要考慮的,如何讓數據在傳統視頻監控的基礎上,進一步在物聯網大數據支撐下,讓安防從簡單的視頻監控到一個物聯感知下的大數據的防控,這是一個很大的變化。
Q:智能化給安防帶來哪些機遇?
張進飛:應該講AI確實對傳統的安防企業帶來了很大的沖擊,應該說有機遇也有挑戰。
如果說傳統的安防企業趕不上安防這一波,你拿出來的解決方案相對來說競爭力就會很小,所以對一些相對有實力愿意投入這個公司來講,AI是機遇,如果我投入到這一塊,可能會比前端的視頻監控更有競爭力,我拿出來的解決方案是基于物聯感知數據的大數據解決方案,而不是傳統的視頻監控、進出口控制、一鍵報警等等。
對我們來講,我覺得機遇大于挑戰。
黃磊:我也贊同張總的觀點,現在人工智能時代,機遇遠遠大于挑戰。
就安防行業而言,有硬件、軟件,也有后臺的數據、服務等等,要把安防徹底的引入人工智能時代,每個環節都需要有一些開拓性的工作,從數據、應用落地、計算,甚至到市場推廣各個方面,完全是顛覆式的,只要是顛覆式的變革,這樣的新的機會就產生了,所以我覺得機會非常大。
當然,挑戰也是存在的,這就取決于我們的從業人員或者企業、社會能不能跟上這個時代前進的步伐,也就是說還要在發展中抓住機會,不斷地學習。
王寧:我個人感覺是,隨著AI應用在各個場景的落地,對企業來說就必須要做重大的變革,可能比早幾年會需要更多的新技術的引入,包括深度學習的技術、大數據技術,以及數據終臺的技術,都必須要很快落地。
東方網力是一家軟件型的企業,如果沒有一個很好的數據治理的技術手段,可能公司再往前走會變得非常困難。我們不管是做視頻還是做AI,最終是服務于應用。
傳統的安防行業應用是基于視頻、門禁、對講這些數據之間的聯動來完成的,未來必然是通過數據層的融合來完成最終的應用,它可能產生的應用比過去會更復雜、更智能,再過兩三年,可能這個行業關注點會從現在的視頻結構化、智能計算,轉換成對于數據的智能分析,將來可能還有知識圖譜、圖計算,這些技術肯定會慢慢進入,如果安防廠商不在這個時代快速迭代、快速升級自己的技術,可能會被這個行業慢慢地淘汰。
張世福:我覺得人工智能包括幾大塊,一個是算法層面的,包括人臉識別結構化,已經到達了用戶應用層面,已經做得比較成熟了;第二個是產品層面,目前人工智能的產品,還沒有在很多地方大規模落地,一方面是因為它的價格因素,加了這些功能之后,它的價格比以前有很大的提高,所以沒有大規模落地。
英飛拓考慮到兩點,一是把傳統的相機通過邊緣計算來增加人工智能這一塊的處理能力,不需要把前端攝像頭替換掉,解決了這一塊的成本問題;二是通過這個邊緣盒子,不需要在后臺部署很多高計算能力的服務器,讓人工智能更具有性價比,落地更容易。
我們在2017年在寶山做了3000路的人臉抓拍項目,我們就是采取前端進行抓拍,后端進行人臉分析比對的方式,應用上AI技術,也沒有增加業主太多的成本。
Q:各公司在安防智能化的背景下有些什么布局?遇到什么挑戰?取得了哪些成績?
張世福:英飛拓在AI上的布局是比較早的,包括人臉識別結構化,2017年我們就已經有產品落地了,剛才介紹了上海寶山的項目。產品方面,包括前端的人臉抓拍攝像機、結構化攝像機、邊緣計算盒子,還有后臺的算法引擎,以及后臺的管理平臺。我們也和AI四小龍也一些合作,把我們的AI生態布局下來。
王寧:東方網力是做傳統視頻圖象聯網的公司,我們有國內比較領先的公安行業里的圖象聯網以及給公安做的各種應用,網力對公安業務的理解、視頻業務的理解是獨樹一幟的。
從2015年開始,東方網力就已經開始在布局基于深度學習的視頻結構化,以及人臉計算的一些產品。隨著這兩年的發展,我們從今年開始已經逐漸形成了網力公司自己的中臺業務能力。不管是公安行業還是安防行業,它的數據都是一個一個的煙囪,我們中臺技術產生以后,我們可能能夠為公安客戶提供一些數據融合的機會,通過我們的數據中臺和業務中臺,把各個不同維度的數據進行拉通,在這些方面提供服務,這是網力未來走的方向,我們會從視頻計算到數據計算。
黃磊:漢王是國內第一家人工智能企業,從1993年成立開始,我們就一直在做人工智能相關的工作,從早期的OCR文字識別,到人臉識別、圖象識別,我們一直都在專注核心技術本身。
最近我們在幾個方面在做一些技術性的工作,我們可以用一句話來概括,就是在找一些合適漢王落地的場景,再針對這些場景開發一些通用的或者專用的人工智能技術,再把這些核心技術封裝成一些軟硬結合的產品,然后再做一些相應的應用平臺,推廣我們的產品,這就是我們的基本模式。
現在我們在幾個方向和領域在發力,主要是偏民用的,比如說園區、社區、智慧工地等等領域,還有就是跟政府、國防安全相關的領域。
舉一個例子,我們最近跟中國鐵塔戰略合作,利用中國鐵塔在全國的塔上的攝像頭,我們針對它做一些定制化的人工智能技術和服務。比如說火災識別、船舶的識別,還有垃圾清運,還有森林的破壞、國境線的穿越等等,我們就是利用社會上現有的資源,發揮我們的核心技術,跟他們進行深層次的融合,提升整個社會的安全水平。
張進飛:佳都在人工智能行業很早就在布局,從我們的參股和控股公司可以看出,像專注人臉的云從科技、專注于視頻結構化的千視通、專注于大數據應用的睿帆電子,這都是我們的子公司,這是第一塊。
第二塊,我們也提供從前端的AI采集,比如說人證核驗的一體機、各種閘機。在數據這一塊我們也聚焦,我們是做軟件出身的,我們也做了數據中臺,做多元異構的整合接入,并且我們會開放生態體系,歡迎更多的設備廠商接入進來。我們也搭建了AI中臺,整合各種各樣的AI算法,包括和華為、海康等等合作,我們也在跟業界廠商對接。
第三塊,我們搭建了業務中臺,針對大數據下面的公安或者是應急方面的應用,因為是基于數據做的,數據和數據之間這個邏輯是可以擴展的,我們也搭了一個業務中臺。
最后一塊,我們面向整個的視頻的整體解決方案,也開放了面向治安場景的系統,面向刑偵的系統,面向指揮的系統,還有面向應急行業的危化品的監控系統,我們也在做基于物聯網和大數據支撐之下的數字孿生城市。
在這種可視化的支撐下,再為每個用戶創造智能空間,通過交互性更強的交互終端,未來能更方便地使用大數據。所以我們是從前端采集到后端應用,我們會提供一整套的解決方案,這是整體地布局。
Q:傳統智能制造硬件廠商、集成商、工程商等企業,該如何在智能化的發展趨勢下找到自己的定位?
張進飛:對傳統的硬件廠商來講,我覺得你的硬件不能太單一了,大家剛才提到了,未來的硬件一定是智能化的硬件,一定是有人工智能支撐下的智能硬件,所以這一塊一定要轉型,否則很快被淘汰。
如果是單純的施工服務方來講,未來我的施工不是單純的插上電、接上網,我可能還有數據的對接,所以對傳統的施工方來講,也要深入理解這個業務場景下的數據訴求。
因為最終采集回來的數據不是簡單的圖象,施工完、設備調試完,最終是要看到數據的效果,要懂得業務中臺、數據中臺,包括人工智能的算法的優劣性,在什么場景下能達到什么樣的效果等等,這些都需要我們傳統的施工商或者傳統的設備商去關注。
黃磊:剛才張總講的可以概括為集成商也好、硬件廠商也好,需要有一定的前瞻性的視野和格局,也就是說要能夠預期到未來這個技術和產品的發展方向,這是第一步。
第二步是要有專業性,要把他們本身的優勢做到極致。比如說做系統集成或者做硬件,我們就要把成本、品質做到極致,其它的事情可以跟我們的同行、上下游一起去把它做好,比如說數據中臺、大數據、人工智能,這些技術和服務是可以引進的,但是自己的優勢這一塊如果丟了,純粹為了AI而做AI,可能就會走向一個反面。
第三是要有一個開放的態度。傳統的安防行業很多企業比較封閉,AI來了之后,大家擔心被淘汰,所以在這個過程中設了很多坎。現在人工智能技術本身是開放的,我們的集成也是開放的,硬件本身也應該是開放的,只有開放的心態,要有前瞻性的視野,還要把自己的本行做扎實了,這一塊我們整個行業就能夠蒸蒸日上。
王寧:首先未來的設備廠商在5G和物聯網的時代,必然會轉換成邊緣計算或者是端計算的設備廠商。如果還是按傳統的模式,未來可能會有一定的問題。
第二,未來邊緣計算的內容肯定和云中心是不一樣的,它的算法或者是需求是源自于數據中心。端計算或者邊緣計算的設備,它應該是要跟中心有交互的,它會按照云中心的需求來做一些計算。所以這又牽扯到幾個問題,一是數據的標準化,二是邊緣計算的安全性。安全性的問題可能會隨著5G時代的發展逐漸浮現出來,所以這些設備廠商需要思考這兩個問題。
對于傳統的集成商,我覺得他們的空間應該也會更大,他們不再是簡單的爬桿子、裝設備的廠商,他們應該有一套自己的服務體系,因為未來這種工程項目不止限于前端設備能不能用,可能根據中心的需求,它會對前端的計算資源調度都有影響,所以他們應該會有自己的運維管理系統,來提升服務的品質。
張世福:第一是從設備廠商來講,設備廠商要找準自己的定位,了解自身的優勢,現在在算法層面,包括四小龍已經做得很極致了,沒必要說每個設備廠商都要投入大量的人力去研發自己的算法。
例如我對客戶特定場景的特定需求比較了解,我就專門做這一塊,我們以開放的心態,跟別的算法廠商、硬件廠商合作。找到對應的芯片、對應的算法,再結合特定的用戶場景,把用戶的痛點解決,他就會在市場上取得比較好的成功。
第二,對集成商來說,他要做的事情就是了解到用戶的痛點,整理出一套比較完美的解決方案,在市場上找到匹配的產品和相關的服務體系,服務好客戶。
Q:今天是安博會開幕第一天,現在半天已經過去了,相信大家多多少少也看了一些,對本屆安博會有哪些感受及未來的展望?
張世福:以前安博會上智能化的東西感覺是比較領先的,但是現在已經比較普遍了,基本上都在展示智能化的產品。怎么把智能化的設備通過后臺、中臺聯系好,推出解決用戶場景的解決方案,這是我對后面的展望。
王寧:我最大的感覺是來了很多陌生的熟悉企業。像華為可能早幾年已經開始參展了,互聯網行業的一些企業,雖然在網上我們對它們很熟悉,但是對安防行業來說,我們對他們是比較陌生的。就像我之前提到的,安防行業必然會成為一個大的物聯網行業,基于這個邏輯,未來這個行業可能會得到更大、更快速的發展。可能將來我們會看到更多的各種不同類型的場景化的企業參加安防展,安防展應該會越來越活躍、越來越繁榮。
黃磊:我用三個詞概括一下今天的感受。第一是落地,像我剛開始說的,我們前年來看這個展會是以技術為主,今天來看就是落地為主了,各種應用層出不窮。
第二是融合,剛才王總也講過,現在不管是互聯網公司,還是創新型企業,都能進入這個AI+安防的領域,也可以說這個行業門檻降低了,但是挑戰比原來要更大。
第三是平臺或者說平臺化。今天我們看到不管是其他的行業要進入安防行業,或者是安防行業的企業要突圍,我們要落地,最終還是要集中到平臺上面。
張進飛:我今天早上大概看了一下,我看到很多原來不是安防企業的,現在也進到安防行業,覺得只要有點人工智能技術就可以切進來,可能以為安防行業還是像以前一樣高速增長。
我認為市場目前還不是很理性,不能因為我有人工智能的技術,我就能在這個行業怎么怎么樣,就一下子涌入進來,我覺得更關鍵的還是要看最終針對客戶業務場景,人工智能技術到底為客戶能帶來什么,而不是說我有人工智能技術,我就能在這里占得一席之地,我覺得這個地方可能還需要慎重地看待市場。
值得一提的是,10月29日,CPS中安網還將邀請業內企業,圍繞“傳統安防制造企業的出路”與“集成商/工程商如何抓住AI的機遇”話題展開討論,屆時期待您蒞臨1號館1A17聆聽各企業的真知灼見。(中安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