見圳客戶端·深圳新聞網2020年5月15日訊 電子卷宗流轉速度提高了7倍,案件流轉時間從6小時一件,縮短至1-5分鐘;采用“區塊鏈”技術理念,構建政法“聯盟鏈”,確保電子卷宗可互信、可溯源、防丟失、防篡改;引入電子換押證后臺自動批量蓋章技術,送達換押證從原來的至少需要人工跑腿6次,變成如今的網上批量蓋章一步換押……近日,記者從廣東省深圳市南山區委政法委獲悉,經過兩年不懈努力,該區政法跨部門大數據辦案平臺成效顯著。
長期以來,政法系統跨部門大數據辦案工作中存在三大難題:一是程序缺乏制度保障,線上線下“兩張皮”,辦案人員不愿用;二是電子卷宗互信難,卷宗制作不規范,辦案人員不敢用;三是平臺運行不穩定,智能應用不足,操作系統不好用。2018年5月,中央政法委在蘇州召開政法跨部門大數據辦案平臺建設工作會議,明確提出了加快探索建設跨部門大數據辦案平臺的要求。同年6月,深圳市委政法委選取南山區作為政法跨部門大數據辦案平臺試點區。在深圳市委政法委全面統籌領導下,南山區委政法委牽頭抓總,公檢法司各單位主動作為,區政務服務數據管理局提供人財物保障,由科大訊飛采用人工智能技術承接辦案平臺建設工作。
“在過去,公檢法司各部門都有自己獨立的辦案系統,系統之間無法實現互聯互通,各部門之間辦案業務銜接主要通過法律文書派員交換、案卷資料派員移送、來回換押提審、案件信息重復錄入等傳統方式實現,既繁瑣又耗時耗力。”南山區委政法委相關負責人介紹,政法跨部門大數據辦案平臺打破了各部門之間的“信息孤島”,讓立案偵查、批捕起訴、審判執行、刑罰執行整個司法閉環真正實現網上業務協同、信息共享、全程監督。
試點以來,平臺建設以協同辦案用全流程網上辦案(單軌制)解決辦案人員“不愿用”問題;用數字證書、第三方保全方式確保電子卷宗可溯源、防丟失、防篡改,解決辦案人員“不敢用”問題;用大數據、人工智能技術加持智能輔助辦案,解決辦案人員“不好用”問題。平臺平穩運行以來,刑事案件“單軌制”辦案成為南山政法辦案人員的工作常態。
政法跨部門大數據辦案平臺率先探索刑事案件全流程、電子化網上協同辦案模式,從源頭上由公安部門統一制作電子卷宗,從立案偵查、批捕起訴、審判執行實現網上業務協同、信息共享、全程監督,一卷流轉促使辦案工作從紙質卷宗為主、電子卷宗為輔向電子卷宗為主、紙質卷宗為輔轉變。為確保電子卷宗可互信、可溯源、防丟失、防篡改,該區在全國率先采用區塊鏈技術理念,引入具有司法鑒定資質的第三方對電子卷宗流轉過程中實施9道節點保全,電子卷宗多點存儲,互為鏡像,一動百動。
為實現簡易速裁案件全流程網上辦案,平臺梳理了從立案偵查、批準逮捕、審查起訴、法庭審判、刑罰執行整個司法大閉環公檢法司交互的11個主流程151個子流程,并在智能化的條件下進行了流程優化。對于新增案件,結合智能審訊系統,率先使用符合《電子簽名法》的電子簽章、電子指紋捺印,訊問筆錄等言辭類證據不再需要打印出來簽名捺印后再掃描,從而實現電子卷宗隨案生成。對于繁瑣的換押流程,率先實現網上電子換押,引入電子換押證后臺自動批量蓋章技術,“秒批”完成“一案多人”的換押辦理,送達換押證從原來的至少需要人工跑腿6次,變成如今的網上批量蓋章一步換押,減少每天跑腿至少2次,省時至少2小時。
截至2020年4月10日,南山區通過跨部門大數據辦案平臺流轉“雙軌制”案件2297宗,全流程網上協同辦案(“單軌制”)898宗,網上電子換押7086次(1446人)、法院回流判決書811宗、法院發送22宗社區矯正業務、檢察院回流公安文書423次。(張俊達來源:《民主與法制時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