見圳客戶端·深圳新聞網2020年6月17日訊 近日,一場兒童參與屋頂花園設計的工作坊在兒童友好型試點街道-福海街道辦事處婦兒服務中心如期開展。19位7至13歲的兒童代表們化身城市規劃設計師,在專業導師的協作下,依據前期社區調研,對樣本數據進行統計分析,并運用沙盤對屋頂花園進行場景化呈現,運用兒童友好的方式支持兒童參與社區共建、共治、共享。
用沙盤設計理想中屋頂花園
工作坊現場,兒童代表首先分組進行調研樣本數據分析,并通過制作表格、柱狀圖、折線圖等方式呈現分析結果。數據顯示,受調查的居民都有種植愛好,最想在屋頂花園種植可食用植物,其次是可觀賞類植物。同時居民們希望屋頂花園可以開展種植課程以及兒童自然手工活動等。
兒童代表進行數據分析
在沙盤展示階段,各組作品各有特色。兒童代表們將分發的花草樹木等擺件在沙盤上建造理想的屋頂花園,并將自然環境營造、安全問題、因地制宜、居民共享等方面納入考慮因素。孩子們都期待屋頂花園有一片水域,可能是小水池、小池塘、噴泉等,但是考慮到安全問題,有一位兒童代表說:“一定要淺,不然小朋友容易掉進去”。
而這是深圳市婦女兒童發展基金會在2018年在深圳設計周開展“兒童參與設計的可能兒童友好的視角”特設-兒童通過蓮花山公園沙盤模型開展兒童參與設計理想的公園后的又一次實踐。
沙盤展示階段
居民共建社區屋頂花園
“作為未來設計師,我感受到自主設計、自主發揮想象力的快樂,最大的意義是讓我們感受到屋頂花園建設它的觀賞感、好處和意義何在”。兒童代表黃炫禎說。
兒童代表共同設計屋頂花園
本次工作坊后,設計師將結合兒童調研成果、沙盤設計理念、面向社區兒童征集的畫作完成設計方案并進行專業研討與社區公示,未來包括兒童在內的社區居民也將參與到屋頂花園共建的工程中。
正努力邁向兒童友好、可持續發展城市的深圳受氣候影響和其他因素影響,城市內澇、熱島效應等環境問題凸顯。在深圳市建設兒童友好型好城市建設的背景下,為推動城中村兒童親近自然、接受自然教育的機會及搭建參與城市治理的機會,深圳市婦女兒童發展基金會聯合大自然保護協會(TNC)、塘尾社區黨群服務中心開展兒童友好型海綿社區改造項目—為城中村兒童籌建屋頂花園的公益項目。
據了解,該項目以海綿城市為功能基礎,以兒童友好為設計理念,以教育內容運營為項目核心,用社區共建共治共享的方式打造兒童友好型生態屋頂花園,得到了北京接力公益基金會、深圳市桃花源生態保護基金會、深圳市婦女聯合會、福海街道辦事處、奧雅公益基金、奧雅學院、果粒城商業中心的大力支持。(張俊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