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風云詭譎的外部環境,以及突發的新冠疫情,給行業發展帶來諸多困難和挑戰。在這樣的“百年未有之變局”下,伊利股份交出了自己的答卷。4月28日,伊利股份發布的2020年年報數據顯示,其營業總收入達968.86億元,歸母凈利潤70.78億元。而同期發布的2021年一季報顯示,一季度營業總收入達273.63億元,同比增32.49%,歸母凈利潤28.31億元,同比增147.69%。
很多人用“逆勢高位雙增長”和“史上最強一季報”來形容伊利的這份財報和季報。那么伊利的“逆勢高位雙增長”成色到底如何?這份號稱“史上最強”的一季報又預示著什么?
正確透視“逆勢高位雙增長”
眾所周知,2020年是整個乳業遭遇巨大挑戰的一年。特別是一季度,行業整體增速大幅下滑,甚至是負增長。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2020年一季度全國乳品加工業利潤總額同比下降超50% ;同期,全國液態奶產量533.78萬噸,同比下降9.64%。
即便一季度遭遇如此巨大的挑戰,伊利依然實現了全年968.86億的營業總收入,9個月干出了12個月的業績,更提前完成了“全球乳業五強”的戰略目標。不管從哪個角度來看,這都是一個十分難得、十分亮眼的成績。
我們來做一個數學題。數據顯示,伊利2020年后三季度營收總額為762.33億元,如果剔除去年疫情影響最嚴重的第一季度,將后三季度業績折合為年化來看,營業收入可能達到1016.44億元。這也能從另外一個角度,展現伊利股份“逆勢高位雙增長”的成色和質地。
更有意義的是,在整個行業面臨危機的時刻,伊利做了什么?
在不少企業還在猶豫是否復工復產的時刻,伊利憑借高效的管理協同能力,實現“健康復工”,在保障廣大消費者乳制品需求的同時,也為業務的快速恢復和反彈提供了堅實基礎。
與此同時,伊利一方面從資金、技術服務、良種奶牛、飼草種植等多方面支持上游奶業,與產業鏈合作伙伴攜手共克時艱;另一方面,更是逆勢布局,加速在內蒙古、黑龍江、河北、河南、陜西、寧夏、甘肅、山東等地區的產業集群項目,為其未來發展積蓄實力。
而在產業鏈下游,伊利加強布局“社區服務”“社群營銷”“O2O到家”等新零售模式,并繼續深化與電商平臺的戰略合作。數據顯示,2020年,伊利電商業務收入較上年增長55.00%。與此同時,其線下渠道優勢也得到進一步強化。截至2020年底,伊利服務的鄉鎮村網點近 109.6萬家,較上年提升了5.50%%。
疫情的“危”與“機”并存,關鍵是誰能夠化“危”為“機”,在危急時刻掌握主動權,這不僅考驗企業的抗風險能力,更考驗企業的產業鏈掌控力。顯然,伊利做到了這一點。
“史上最強一季報”預示著什么?
再來聊聊伊利的“史上最強一季報”。可能有人會說,2020年一季度受疫情影響,業績基數較低,,與2019年相比較才更能看出業績的質地。簡單計算可知,即便與2019年一季度相比,伊利2021一季度營收、凈利也分別取得了18.3%、24%的高增長。
在筆者看來,這份“史上最強一季報”預示著伊利已經完成了在疫情中的蓄力階段,并開始了自己的加速前進。
這并不難理解。多年以來,伊利之所以能穩居亞洲乳業第一,并實現從全球乳業十強到全球乳業五強的跨越,其核心優勢,就是全產業鏈布局的強大規模優勢,以及各個業務板塊的均衡高質量發展。這也意味著伊利可以根據其對市場變革和消費趨勢的前瞻洞察,更從容地把握市場機遇,并在相關細分領域,快速發力,并取得戰略性優勢。
從結果來看,伊利擁有著全行業最具活力的產品矩陣組合,既有耀眼的“超級單品”,又擁有最多的“潛力股”。數據顯示,2020年,“金典”“安慕希”“暢輕”“金領冠”“巧樂茲”等重點產品銷售收入比上年同期增長9.6%。同期,隨著伊利大健康布局的穩健推進,創新產品的布局也收獲頗豐。數據顯示,2020年,伊利新品銷售收入占比達到16%。
此外,2020年,伊利股份也成功抓住了渠道變革的增量風口,在線上購物、直播帶貨、社群營銷、O2O到家等新興渠道布局方面表現突出。數據顯示,2020年,其電商業務收入取得55%的高增長。而星圖公司調研數據顯示,伊利常溫液體乳在電商平臺的零售額市占份額為28.1%,位居電商平臺常溫液體乳細分市場首位。
年報信息顯示,2021年,伊利計劃實現營業總收入1070億元,利潤總額93億元。根據這一計劃,伊利股份在2021年營收將實現百億級增長,增速將不低于10.85%。而伊利的目標顯然不止于此。根據此次公布的戰略規劃,伊利要在2025年挺進“全球乳業三強”,并在2030年實現“全球乳業第一”。從這份清晰的路線圖中,我們可以品咂出伊利的自信與野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