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新聞網訊(記者 鄭創彬)為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的“使人民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實、更有保障、更可持續”的有力號召,12月26日下午,由深圳報業集團指導,深圳市網絡媒體協會、深圳自媒體協會、深圳新聞網主辦的“點贊時代榜樣 賦能美好生活 2018深圳網絡盛典”成功舉辦,經過前期網絡投票和專家評審層層把關,鹽田區梅沙街道最終榮獲深圳市“2018最受網民喜愛的十大幸福街道”。
記者了解到,今年以來,在鹽田區委區政府的堅強領導下,梅沙街道聚焦社會治理“搭平臺”“建機制”“創模式”,積極踐行“黨委領導、政府負責、社會協同、公眾參與、法治保障”的社會治理路徑,廣泛調動轄區多元力量參與社會治理,共享社會發展成果,初步形成轄區多元共治、協同參與、活力迸發的局面。



共建共治共享的社會格局需要強化黨建引領。今年以來,梅沙街道建成全區首個街道黨群服務中心,筑牢“梅沙陣地”。該中心整合轄區黨建資源,集合現代科技手段,在轄區打造了一個黨史豐富、黨味濃厚、體驗內容豐富、服務交流便捷、宣傳學習有效的基層黨建示范陣地。梅沙旅游企業聯盟成立了黨總支和工會聯合會,通過強化黨建、以黨建帶工建,推動聯盟企業在安全生產、應急演練、公益服務、對口扶貧等各領域共同參與、共同提升。梅沙旅游企業聯盟運行機制和平臺作用不斷完善,有力推動了政府、企業與社會各界的共建、共治、共享。
沒有社會環境的和諧穩定,共建共治共享就無從談起。今年以來,梅沙街道借助掃黑除惡專項斗爭深入推進的契機,持續開展“治亂”行動,為市民營造了安全、穩定、和諧的旅游環境。建立健全應急演練協同作戰機制,最大限度延伸綜治觸角。構建針對不同群體的社會溝通協商機制,確保社情民意能夠及時、充分、理性地表達。
實現共建共治共享,確保“舌尖上”的安全是基礎保障。作為濱海旅游街區,大小梅沙片區每年接待境內外游客量高達兩千萬人次,食品安全不但關系到廣大游客、轄區居民的健康安全,而且關系到梅沙、鹽田、甚至深圳市的城市形象。今年以來,梅沙街道協助承辦全市食品安全“一街一車一室”建設暨餐飲業巡查公示推進工作梅沙現場會,街道“一街一車一室”模式在全市74個街道推廣。梅沙街道還建成全市首個街道級食品安全指揮監控平臺、食品安全巡查和信息公示平臺,在全市率先實現對轄區全部餐飲企業的實時監管、二維碼信息公示全覆蓋。

營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會治理格局關鍵是創新社會治理體制。今年,針對網格管理中存在的隱患和問題,梅沙街道推出街道基層治理體制改革“1+3+X”配套方案,在全市率先探索網格員隊伍垂直管理,建立“采辦分離”的網格管理運行機制,推動街道強管理、去機關化,社區強服務、去行政化,厘清街道社區職能定位,明確街道層級條塊關系,推出網格管理運行機制改革“采辦分離、垂直管理、駐點服務、一格一員、鄰格互聯、多采多獎、分類分撥、分級處置和跟蹤督辦”9項措施,形成全方位、全流程的網格化服務與管理閉環。梅沙街道的基層治理體制改革被納入全市首批營造共建共治共享社會治理格局上走在全國前列實踐創新項目。
打造共建共治共享格局,重點是提高社會治理的專業化水平,需要整合智慧資源,加強社會治理創新研究。梅沙街道吸納各方力量參與社會治理,創辦了全市首個街道級基層智庫——梅沙社會治理創新研究中心。中心成立以來,通過鏈接相關專家學者,挖掘和集聚本土智力資源,圍繞基層熱點、難點問題深入開展社會治理創新研究,為街道推進基層社會治理創新提供了強有力的智力支撐和人才支持。近兩年來,梅沙街道充分發揮創新研究中心樞紐型社會組織功能,通過社區居民提需求,創新研究中心做項目策劃,愛心企業出資源、相關社會組織出人力的形式,先后組織開展了“眾籌+眾推”關愛環衛工人項目、“小候鳥關愛月”等活動,有效破解了社會組織面對服務對象“心有余而力不足”,愛心企業“滿腔熱情卻無的放矢”等難題,初步形成了轄區“社企聯動”的全民公益生態鏈。

良好的生態環境是安居樂業、追求幸福生活的重要條件,也是共建共治共享的內在需求。梅沙街道注重生態建設和環境保護,持續做好森林與珊瑚的“山海”文章,著力打造梅沙生態文明共建平臺,使之與產業發展、城市建設互促互利,形成全社會共同參與生態文明創建的良好局面。今年,梅沙街道參加全國“森林小鎮”發展大會,作為全國最美森林小鎮代表介紹建設經驗,埃及前總理伊薩姆?沙拉夫為梅沙街道榮獲全國最美森林小鎮001號授牌。積極發揮全國最美森林小鎮001號典型引領作用,承辦全國最美森林小鎮100例第二批啟動儀式,促進梅沙生態旅游知名度和影響力不斷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