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p id="q9kvj"></sup>

    • 當前位置: 深圳新聞網首頁>

      龍崗區坂田街道

      條評論立即評論

      龍崗區坂田街道

      分享
      人工智能朗讀:

      今年,坂田街道被省委政法委選為打造新時代廣東“楓橋經驗”實踐創新項目省級示范單位(深圳唯一街道)。坂田街道以此為契機,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著力構建基層黨建引領“一條主線”、深化線上線下“兩個平臺”、自治法治德治“三治結合”、矛盾糾紛化解“四道屏障”的“1234”社會治理新格局,有效破解基層治理熱點難點問題,所有勞動爭議和社會矛盾基本化解在園區和社區,讓越來越多的市民共享到共建共治的“紅利”,打造了新時代“楓橋經驗”坂田模式,有力推動了街道物質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協調發展。

      近期,中央掃黑除惡第8督導組組長吳玉良帶隊暗訪坂田街道基層治理情況,對坂田街道基層社會治理模式給予了充分肯定和高度評價。

      今起,本報推出新時代廣東“楓橋經驗”實踐創新項目省級示范單位——坂田街道系列報道,起底“坂田經驗”,以求在改革發展和社會轉型的關鍵時期,為龍崗區、深圳市提供更多基層社會治理的現實樣本。

      走進坂田街道,在街道重點部位、重要路段隨處可見視頻探頭,用科技手段編織了一張全覆蓋、高效率的視頻監控網絡,市民安全感倍增。“近年來,坂田街道著力構建‘雪亮工程全覆蓋、技防手段全聯網、監控管理全天候’的技防體系,單是在街道重點部位、重要路段安裝視頻探頭近4000個。”坂田街道相關負責人表示,通過實施“互聯網+基層治理”,在推進基層治理體系和能力現代化的同時,將各類風險隱患消除在萌芽狀態,也讓市民的獲得感和滿意度大大提升。

      這是坂田街道學習“楓橋經驗”、加強基層社會治理所帶來成效的一個縮影。

      2018年是毛澤東同志批示學習推廣“楓橋經驗”55周年,也是習近平總書記指示堅持發展“楓橋經驗”15周年。黨的十九大后首次召開的中央政法工作會議提出總結推廣新時代“楓橋經驗”,為新時代“楓橋經驗”賦予了新的使命,也為基層提升社會治理現代化水平指明了方向。

      坂田街道地處羅湖、福田、龍華區交界處,人口60萬,轄區有各類大中型企業2000多家,有第五園、四季花城等16個大型居民小區,也有城中村40個,屬于典型的“二元”結構,基層社會治理難度大。坂田街道以問題和需求為導向,探索了一條共建共治共享的社會治理新路徑。

      1強化基層黨建引領作用

      “一條主線”貫穿社會治理和基層建設全過程

      強化基層黨建引領作用,從源頭上預防和減少矛盾,是坂田街道堅持發展“楓橋經驗”的重要內容。坂田街道堅持把固本強基作為常態化工作來抓,在加強基層黨組織建設、基層社會服務組織建設等方面,措施扎實,成效明顯。

      堅持“黨建+紅色”統領全局。坂田街道始終把加強城市基層黨建作為貫穿社會治理和基層建設的一條紅線。建立了由街道黨工委領導,綜治部門牽頭,各部門聯合開展的社會治理工作機制。同時創新“支部+”模式,在社區、居委會、工業園區、企業、重要商圈等成立65個黨組織,有效嵌入經濟社會發展最活躍的經絡,實現基層黨組織全覆蓋。此外,街道還專門成立統領社會治理的功能型臨時黨委,直接隸屬街道黨工委領導,在上雪科技園建設綜合性黨群服務中心。“通過這些舉措,將黨建和社會治理集成‘一張卷’送達組織末梢,做實做強基層黨建融入社會治理的載體。”坂田街道相關負責人表示。

      完善“黨建+綜治”運作體系。通過發揮黨建的政治、組織優勢,將基層綜治與基層黨建“兩網合一”,有效整合組織、綜治、勞動、信訪、網格等部門資源,在實踐中建立健全各項運作機制,高標準、高水平推進“綜治中心+網格化+信息化”建設,完善聯勤指揮信息平臺、綜治服務窗口,通過接入各類視頻資源、社會管理工作網、應急指揮中心系統等信息資源,實現聯勤指揮和應急值守的無縫對接,構建綜治信息化“坂田模式”。

      打造“黨建+社區”特色樣本。在“全國創先爭優先進基層黨組織”南坑社區建設深圳首個社會組織公共空間,建立社會組織終身服務制;在“全國文明單位”四季花城小區深化志愿服務工作,獲評“全國百佳最美志愿服務社區”;在“深圳市新進基層黨組織”五和社區大力推進“居民和善、鄰里和睦、環境和美、生活和樂、社區和諧”的“新五和”建設,社區治理水平全面提升。

      深化“黨建+網格”管理模式。通過社區黨委委任指派、公開選舉等方式為全街道4504棟住宅樓選任樓(棟)長,在出租屋隱患排查、治安防范、流動人口管理和法治宣傳等方面發揮了良好作用。強化網格人口信息錄入,與公安部門保持常態對接,及時識別“問題人員”及其他隱患,目前已上報并妥善處置隱患事件9817條。值得一提的是,坂田街道充分利用“靈敏觸角”,加強網格巡查,社區民警、網格員等隊伍常態化開展走訪活動,實時掌握和處理治安問題,單是今年上半年,轄區刑事、治安警情數1626宗,較去年同期2556宗下降了36.4%。

      激發“黨建+群建”工作活力。堅持以黨建帶群建,積極發揮群團組織作用,在天安云谷、中浩工業城等重點園區建立職工參與民主管理體系,形成園區職工議事會、企業工會、企業聯席會議“三級機制”,引導員工積極參與企業管理和社會管理;筑牢“社區黨建+婦聯+志愿服務+義工”基層堡壘,以社區婦女兒童之家為陣地,組建社區女性聯誼組織34個,注冊義工達2.9萬余人,成立志愿服務隊59支,年均志愿服務時長超過10萬小時。

      2構建全覆蓋技防體系

      “兩個平臺”推動社會治理智能化水平不斷提升

      安裝視頻探頭近4000個,構建“雪亮工程全覆蓋、技防手段全聯網、監控管理全天候”的技防體系。

      打造“智能+線下”平臺。整合街道維穩綜治辦、信訪辦、司法所、勞動辦、轄區派出所以及社區工作站等各類資源,構建“矛盾糾紛多元化大調解中心”和“平安促進中心”,推動設備管理智能化和信息化,實現各類信息上屏共享,聯勤聯動,快速、及時、高效處置社區各類事件,今年以來共排查不穩定因素31個,全部得到有效穩控或化解。建設高科技智能“五防體驗室”,包括“防范詐騙專區、防范消防火災專區、防范交通事故專區、防范毒品專區、安全防范警示教育片播放廳”等,讓人民群眾模擬體驗真實場景,切身體會到各類隱患的嚴重性,避免危害事件發生。

      “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鎮,矛盾不上交。”談起“楓橋經驗”,人們最耳熟能詳的莫過于這三句話。如今,在坂田街道,通過構建全覆蓋技防體系,為社會治理插上了信息化的翅膀,利用“兩個平臺”,推動社會治理智能化水平不斷提升。

      深化“智慧+線上”平臺。以智慧坂田綜合指揮中心為紐帶,加強信息化基礎設施建設,鏈接城市管理、公共服務、產業服務,優化整合安監、消防、維穩、交通、三防、查違、民生、社區治理等多個智慧平臺,實現遠程控制及信息服務等精細化管理服務功能。編織全覆蓋、高效率的視頻監控網絡,在街道重點部位、重要路段

      3構建多元化糾紛解決體系

      “三治結合”推動基層社會治理體系不斷健全

      化解矛盾,是“楓橋經驗”的精髓。“楓橋經驗”的根本就是走群眾路線,矛盾由群眾解決。今年以來,坂田街道加快構建多元化糾紛解決體系,通過自治、法治、德治“三治結合”推動基層社會治理體系不斷健全,提升社會治理社會化、法治化、智能化、精細化、專業化水平。

      以自治“內消矛盾”。坂田街道落實基層治保組織建設,12個社區治保會積極發揮在社區巡邏、治安防范、處置突發事件中的作用,并與社區平安志愿者聯合會、樓棟長聯合會和平安促進會(聯合會)形成“四會”聯動群防群治工作機制。

      “在街道層面我們也建立了社會組織參與社會治理激勵機制,引導社會組織承接政府公共服務事項,根據治理實效給予資金扶持。”坂田街道有關負責人表示,今年以來,有效吸引了全市19個社會組織在轄區開展各類治理活動42場。同時,通過實施“踐行企業社會責任,共建和諧企園”等活動,引導企業支持社會公益事業,并探索企業與政府長期公益合作機制;引導企業成立“司法矯正精準扶貧創新幫扶平臺”,為社區矯正人員提供精準有效服務;崗頭新圍仔項目引入萬科公司試點開展“EPC+物業管理模式”,打造高品質特色鮮明的文明城中村樣板標桿村,首棟樣板樓已開放。

      此外,坂田街道還注重發揮居委會“樞紐、議事、監督、服務”職能,建立居委會與“兩代表一委員”有效溝通聯動機制,實現12個社區居民議事會全覆蓋,著力搭建群眾參與基層治理的交流互動平臺,積極協調解決群眾身邊的小事、急事、難事。今年以來,通過“社區民生大盆菜”項目,實施109項民生小工程,進一步提升了群眾的滿意度和幸福感。

      值得一提的是,坂田街道還善用“外腦”,聘請深圳大學對街道基層治理進行全面調研,為街道基層治理工作提供指導;與《民主與法制》建立創建新時代“楓橋經驗”示范點合作伙伴關系,借力專業力量,謀劃街道法治建設;與深圳市華康應用心理學研究所合作成立坂田社區橙絲帶關愛中心,為轄區精神障礙患者提供服務235人次。

      以法治“定紛止爭”。坂田街道堅持把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融入基層治理的方方面面,運用法治提升社會治理水平。在強化法治街道建設方面,自覺接受人大工作監督、政協民主監督,認真辦理并按期辦結人大、政協議案提案和建議32個;完善街道依法行政機制,規范重大行政決策程序,嚴格落實合法性審查制度;進一步提高領導干部及行政執法人員法治思維和法治能力,去年以來,街道行政綜合執法量居全市首位,未發生因行政執法引發的重大不穩定因素。在推動基層工作法治化方面,街道在群眾自治工作中大力推行法治化,如社區股份公司將原村規民約升級為股民準則,以法律為準繩完善自治制度,在公司章程中明確有違反治安管理條例行為及吸毒行為者取消分紅,對原籍居民形成“剛性”約束機制,成為基層社區“穩定器”。

      此外,坂田街道協調坂田法庭深入推進“法官進社區”制度,由法官分片包干,一名法官掛點兩個社區,明確工作職責,提供矛盾糾紛調處指引和司法服務。聘請23名專職律師作為“社區法律顧問”參與糾紛調解,年均參與調解案件600余宗,并定期到社區舉辦法制講座,接受法律咨詢,已成功舉辦普法活動80余場,進一步提升了糾紛調解的專業化水平。

      以德治“春風化雨”。今年以來,坂田街道強化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培育,大力深化四季花城社區、哥倫布廣場等全國、全省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示范點建設;圍繞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和“中國夢”等主題,在電子屏、公交站點、交通護欄等人流集中地段、聚集視線場所設置主題公益廣告累計5萬余平方米;打造了布龍路、環城路兩條主干道核心價值觀宣傳示范道路,同時推動黃金山、里石排兩個小區納入全區文明城中村建設工作試點單位,崗頭新圍仔打造文明城中村標桿村;開展“最美坂田人”“最美家庭”“職工之星”等評選活動,樹立和宣傳一批模范典型。

      此外,舉辦“家風促民風,共筑文明城”系列活動,讓文明家庭涵養城市文明;開展文明餐桌“光盤行動”,發放文明就餐桌牌約2000個,張貼宣傳海報6000余張,覆蓋全街道約600余家餐飲企業;開展文明美德學堂,向百名居民贈送文化大禮包;舉辦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文藝精品節目展演、行走坂田城區定向賽等豐富多彩的線上線下活動200多場。

      4注重關口前移和重心下移

      “四道屏障”確保矛盾糾紛及時就地解決

      為了群眾、依靠群眾,是“楓橋經驗”的核心要義,也是“楓橋經驗”50多年來歷久彌新的關鍵所在。今年以來,坂田街道注重關口前移、重心下移,筑牢“四道屏障”確保矛盾糾紛及時就地解決。

      強化陣地前移。堅持重心下移、陣地前移,在12個社區設立民意訴求服務小微矛盾調解平臺;在2家醫院、3所學校、5個工業區、6個社區警務室和7個物業公司,設立23個多方協同化解專項調解平臺,并派駐街道職能部門人員、調解員、社工、律師、法官、志愿者等多方力量進駐,組建起340人的調解隊伍,并將相關流程、制度、法規上墻,實行標準化運作,實現了第一時間到第一線進行現場調解,為就地化解提供了條件。今年以來,各類陣地調處各類事件3222宗,調解率達98.5%。

      狠抓重點領域。在街道層面成立了基層矛盾化解工作小組,由黨工委副書記任組長,建立聯席會議制度,將苗頭明顯、易導致突發群體性事件的重點領域納入,如征地拆遷、醫患糾紛、勞動爭議、物業糾紛、市場貿易、建筑施工等領域,定期進行風險研判、商討措施;發揮事權部門和專業人員優勢,推進專業化、職業化調解員隊伍建設,成立“消費者協會調解委員會”“物業糾紛調解委員會”“治安調解委員會”等調解組織,及時有效地化解特定行業和專業領域出現的難點、熱點矛盾糾紛。如根據“華為國際化社區”建設需要,打造涉外籍人調解服務站,專門調解涉外糾紛;發動政協組織民盟力量,成立民盟律師調解室,有針對性地開展調解工作。

      健全互補機制。建立健全人民調解、行政調解和司法調解有機互補、銜接聯動的“大調解”工作機制,有效整合調解資源,形成“大調解”整體合力,切實將矛盾糾紛化解在基層和萌芽狀態。充分發揮人民調解的及時性、主動性和靈活性,以最短的時間處理矛盾糾紛;創新行政調解工作機制,注重發揮勞動部門熟知法律法規、調解與執法職能兼備的優勢;強化司法部門專業調解“后平臺”功能,通過訴訟平等機制,做深做透當事人的思想工作,徹底消除矛盾,理順社會關系。近年來,綜合調解成功率達98.5%以上。

      注重疏導服務。在萬科城、南坑社區以及中浩、天安云谷等工業園區成立了陽光心靈工作室,廣泛宣傳推廣健康心理常識,服務建檔5528份,咨詢和輔導案例609個,為居民提供療愈心靈的港灣。設立專門場地,成立服務精神障礙患者等重點人群的橙絲帶關愛中心,聘請專業心理咨詢專家定期進行心理疏導,為精神障礙患者等重點人群提供病情鑒定、指導治療、溝通平臺、隱私保護等關愛服務,目前已服務200余人次,有效避免了高風險精神障礙患者肇事肇禍案件發生。

      觀察

      用好“楓橋經驗”守護一方平安

      坂田街道近年發展迅速,但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及產業轉型升級所帶來變革,為處理轄區勞資糾紛和社會治理帶來不小的壓力。圍繞“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鎮,矛盾不上交”這一核心目標,坂田街道堅定地走出了一條自己的創新之路,利用科技化手段,構建全覆蓋技防體系和多元化糾紛解決體系,“三治結合”推動基層社會治理,同時注重關口前移和重心下移,用“四道屏障”確保矛盾糾紛及時就地解決,把所有勞動爭議和社會矛盾基本化解在園區和社區,實現了自治、法治、德治有機結合,成為新時代繼承和發展“楓橋經驗”的生動實踐,也為城市治理提供了一種借鑒。

      “良醫者,常治無病之病,故無病。”“治無病”強調“將隱患消滅在萌芽期”。坂田街道學習“楓橋經驗”、開展共建共治共享的思路與之一脈相承。四處可見的視頻探頭、“紅馬甲”,社區平安志愿者聯合會、樓(棟)長聯合會和平安促進會(聯合會)以及“矛盾糾紛多元化大調解中心”和“平安促進中心”,都成為化解矛盾解決糾紛的法寶。

      社會治理是一個系統性工程,需要“社會人管理社會事”,尤其要發揮每個“社會人”主動參與的意識,我們希望坂田街道從預防化解矛盾向基層社會治理轉變,從群防群治向構建自治、法治、德治相融合的社會治理機制轉變,加快促進社會治理現代化,增加社會參與的厚度與寬度,讓社會共治更有張力與活力。

      策劃 楊少鋒 統籌 溫世健 余萬遍 文/圖:鐘航 盧金海 眭建來

      [責任編輯:羅嘉華]
      无码精品一区二区免费_中文无码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四季_久久在中文字幕专区一区二区三区_精品少妇爆乳无码aⅴ区
      <sup id="q9kvj"></sup>
      
      

        • 亚洲精品成人久久久影院 | 在线观看免费高清AⅤ片 | 亚洲国产视频中文字幕 | 日韩欧美无限制视频一区 | 午夜理论片日本中文在线 | 亚洲精品福利在线观看AV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