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互聯網時代,信息傳播的速度和范圍使得認為“媒體越發達越容易創建品牌”,其實媒體越發達,消費者的關注越難以集中,企業和消費者面臨的風險就越多,不確定性就越大,所以品牌創建的難度就越大。現在進入風險社會,企業會面臨哪些風險?有時候我們不說企業,我們說組織在創建品牌過程中面對的風險。
市場中的交易對象不確定帶來了交易風險,品牌就是降低交易不確定性的產物。換言之品牌的作用可以理解成降低交易風險的工具,品牌、信息、風險及不確定性之間的關系決定了“品牌產生于商品經濟社會中存在的信息不對稱帶來的風險,用于降低交易風險或不確定性”。如果一分鐘的時間問大家什么是風險?什么是品牌?風險理論非常強調頭腦風暴。什么是風險?什么是品牌?有人說品牌是看得見、摸得著的,也有人說品牌是我心目中覺得好的東西就是品牌。品牌可能換了很多老板,換了幾代人,但這個企業的品牌,這個產品的品牌仍然在人們心中。
什么是風險?風險是一種實現品牌目標當中的不確定性,風險是品牌在創建過程中發生的危險、危機、干擾,以及創建過程中產生的不良后果。
剛剛說了,風險通常被描述為不確定性在過程中實現目標的影響。如果你看見一只船,從岸上到海里去,走著走著你看不見這個船了,突然來風了,船翻了。或者因為地球是圓的,它走了很遠,你看不見它。簡單來說,風險是不確定性對實現目標的影響。
一個組織創建一個品牌的過程,要克服風險,要確定自己品牌的目標。剛剛劉平均理事長講了品牌創建過程中的“五要素”,中國一直在爭取,品牌評價委員會在中國有一個大的品牌評價標準,包括有形要素、無形要素、創新要素、質量要素、服務要素。從風險信息的角度,我們分為簡單風險、復合風險、不確定風險、模糊風險。在品牌創建中,我們看一個產品能不能成為品牌,風險是什么?
簡單風險,就是因果關系十分清楚。舉例來說,就是“開車不喝酒,喝酒不開車”,我們所有人都知道。品牌給我們帶來的簡單風險是什么?產品設計、產品包裝、產品外形、產品推廣。
復合風險,對應來說就是因果關系不清楚的。人類在創建品牌、實現目的、戰勝風險、航海等各種各樣活動中,有些時候因果關系不清楚。比如做了半天白做,為什么?找不出來原因;
不確定風險,比如品牌或產品會不會由于某種人類知識未知的東西而有所損失。比如產品、供應鏈來自一個遙遠的地方,但如果那個地方發生了巨災,產品供應鏈會不會中斷?組織還能連續進行業務嗎?還有的時候是人類的知識達不到,我們不知道什么時候會發生什么,雖然我們在努力制造產品,但無形當中也會制造很多風險,很多風險都是人類自己發明的。
模糊風險,在產品、技術、新興技術上有很多模糊風險。
在創建品牌過程中,我們的目標顯然是要形成品牌,創建過程中影響形成品牌的不確定因素是什么?
這個需要大家思考。什么是風險源?因為有風險,就會有風險源頭,也有風險原。比如我們開車,要走長途,需要有剎車、備胎,一個好的車的產品,一定應該是好的剎車,一個應該是好的轱轆,不然駕駛的時候輪胎出問題很麻煩,沒有油很麻煩,剎車出問題更麻煩。一個產品單獨或共同引發風險的內在要素是什么?既有根源也有來源,具有潛在引發品牌創建的根本致因是什么?有時候把風險和品牌聯系起來,也是國際上的趨勢。在品牌建立過程當中的要素,也在談有形、無形、創新,這種時候引進的風險概念非常重要。比如兩年前ISO9000修訂的時候,就引進了風險概念,產品、組織、業務、聯系性管理中都談到了風險管理,品牌當然也是不例外的。
我們要進行風險辨識,包括風險源識別、風險事件識別、風險原因及潛在后果的識別,一般包括自然風險源和人造風險源,大部分品牌的風險源是人為和人造的。品牌風險的源頭可以是質量,也可以是服務,所以叫產品質量、品牌服務、創新不在、有形變異、無形貶值。品牌創建與發展過程中,風險是動態變化的,隨著人們的認知水平、時間的變化而變化。科技時代帶來的最大改變是人們對認知事物發生的變化,比如在互聯網時代有大數據、區塊鏈,人們可以從外向內來看。我們在地球當中,隨著地球的運動而在地球上生活的時候,也許我們難以了解地球。但如果我們坐著飛船到月球上,到了別的星球再看地球的時候就恍然大悟了,原來地球還有我們不知道的事情。現在有了人臉識別以及很多技術,所以品牌也可以從外向內來看。從品牌創建的角度,在提升品牌認知、改善品牌風險的同時,當然也會帶來新的品牌風險。
人們對時空的認識和利用,為廣義風險監測提供了更加敏感、實時和互動的能力,實時的動態信息成為品牌風險管理的重要機制。我講了這么多,其實就想說,研究風險的人和研究品牌的人和研究數據的人,在當今這一時代應該需要結合。認知風險是風險管理的前提和基礎,隨著科技的發展,人類社會迎來了風險認知的新時代,品牌創建及其風險將可能沿著“信息”或“數據”的維度展開。我國已是國際標準化組織中的品牌評價技術委員會秘書國。這個爭起來很難,ISO很多大的國際標準化委員會,都掌握在別的國家里。ISO60671國際標準(品牌評價基礎和原則)今年3月已發布,作出了品牌評價的“五要素”,品牌在創建和形成發展的過程中,什么是它的要素?有形要素、質量要素、創新要素、服務要素、無形要素。有形要素是指可以識別和直接測量的資源,比如花了多少錢、用了什么設備。無形要素是指知識、文化、戰略資源;找到促成品牌發生風險的原因,預測風險發生的趨勢,找到隱藏背后的關聯性,進行問題挖掘分析。品牌的產生是競爭的結果,是質量、創新和服務的結果,品牌創建過程中,維護質量多半需要有形要素的投入促進,維護服務則需要無形要素的參與。
品牌風險需要進行風險評估,數據的極大豐富提供了基礎條件,人們可能可以對創建品牌的風險進行建模,發現上述機理,防范化解品牌風險。對風險管理的設置、實施、監控、檢查和持續改進等進行了一系列組織安排。風險管理的過程,是由一系列活動組成,這些活動包括充分的溝通與協商、完整的確定內容與場景,包括風險辨識、風險分析、風險評定在內的風險評估。風險評估是風險識別、風險分析和風險評價的全過程,是發現識別、描述風險的過程,是對風險事件、風險源、風險原因及潛在后果的識別。
風險管控的通用措施,什么時候有風險?怎樣處置風險、避免風險、轉移風險?有很多國際標準,建議大家看看,比如2018年剛剛修訂的ISO3100,還有ISO45000,或者ISO9000,幾乎全世界所有涉及管理體系的標準,都在考慮風險的維度。
一個組織進行風險管理的最佳方式,是對風險保持結構化和持續性的內部溝通,有適當的技術對每一種風險的可能性和后果進行風險,重要的是識別最高優先級的風險,對品牌的創建也一樣,要評價控制系統的適當性。在不遠的將來,出現傳統意義上的大品牌概率會越來越小,品牌會以忠誠度為主要維度,形成小眾消費者聚集的小規模、高忠誠特征,這與營銷的社群概念一致,品牌作用會在信息趨于對稱的過程中逐步減弱。隨著新興技術乃至顛覆性技術的出現,產品的顛覆性創新涌現,造就顛覆性品牌競爭力,開展品牌創新建設。
與其補之與已然,不如防之與未然。在積極應對風險的同時,品牌應與消費者進行溝通,如果不能與消費者建立感情聯系,難以建立消費者的忠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