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新聞網2020年5月14日訊 皇崗口岸是我國第一個,也是目前深港之間唯一實行24小時通關的陸路口岸。皇崗口岸于1989年12月29日正式投入使用,歷經30年的風雨洗禮,亟需通過升級改造全面優化通關環境、提升通關效率,以滿足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對生產和創新全要素高效便捷流動的需要,并通過集約節約利用土地為深港科技創新合作區建設釋放用地。
皇崗口岸臨時旅檢樓航拍圖
5月13日,皇崗口岸臨時旅檢場地建設工程項目移交會議在皇崗口岸重建項目組會議室舉行,標志著這個僅用10個月建成的臨時口岸正式建成移交,打贏了皇崗口岸重建項目起步階段的第一場硬仗,體現了新時代的“深圳速度”。
皇崗口岸重建是深圳落實“雙區驅動”戰略和推動深港科技創新合作區建設的重大工程項目,受到中央和省、市的高度重視,按照規劃方案重建分三步實施,首先,在貨檢區建設臨時旅檢場地,其次,拆除皇崗口岸旅檢片區老舊建筑,最后,建設新口岸。
臨時口岸區位圖
皇崗口岸臨時旅檢場地建設工程即為皇崗口岸重建“三步走”戰略的第一步,意義特別重大、社會特別關注、工期特別緊張、組織特別復雜、挑戰特別巨大。
自2019年6月底項目啟動以來,在深圳市委市政府的堅強領導下,在皇崗口岸重建指揮部的統籌下,深圳市口岸辦、深圳市建筑工務署、福田區政府、深圳海關、深圳邊檢總站和市政府相關部門全力以赴、通力合作,推動工程迅速進展。
2020年4月17日,皇崗口岸臨時旅檢樓完成工程竣工驗收。5月13日,皇崗口岸臨時旅檢場地正式移交。
市口岸辦主任王守睿在移交會上講話
接下來,臨時旅檢場地在抓緊完成場地清潔、設備聯調聯試和消防、通關演練等各項收尾工作,根據目前項目進展情況,有望在5月下旬,完成臨時旅檢場地具備開通條件、老口岸旅檢區開始拆除、新口岸綜合業務樓開工建設的“三開”目標。具備開通條件后,將根據疫情防控形勢和深港雙方協商情況擇時開通,可在新口岸建設的過渡期間滿足每日3萬人次客流的通關需求。
深圳市口岸辦主任王守睿、深圳市建筑工務署黨組書記姚亮、深圳市口岸辦副主任賀群、深圳市皇崗口岸重建指揮部辦公室副主任朱東波、深圳市建筑工務署一級調研員黃起,以及浙江五洲工程項目管理有限公司、中建科工集團有限公司、深圳市建筑設計研究總院有限公司等參建單位代表參加了會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