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深圳口述史|王多加:辛勤耕耘守護市民“舌尖上的安全”
深圳是一片非常肥沃的土壤,只要你愿意播種、努力耕耘,就一定會有收獲。在近30年的農產品質量安全檢驗檢測工作里,我見證了深圳農產品質量檢測從無到有,從小到大,從只能檢個別項目到農產品、農業投入品所有項目的全覆蓋。在這個過程中,我不但收獲了一份摯愛一生的工作,更是為社會創造了一點微薄的價值,感恩深圳這座偉大的城市。
深圳口述史|洪旺全:見證深圳衛生事業改革發展
作為土生土長的寶安人,我有幸全程見證了深圳的滄桑巨變。從曾經寶安縣衛生局的一名普通辦事員,到上世紀九十年代深圳市衛生局領導崗位,再到退休后擔任市人口基金會會長一職,在衛生系統工作的40余年里,“責任”始終是我不竭的動力,“以人為本”是我一直堅守的理念。
深圳口述史|王堅:幫助殘疾人的同時實現人生價值
深圳是一座始終年輕始終充滿活力的城市,只要你有真本事就能闖出一片天。從來到這里的那一刻開始,我就下定決心無論如何都要留在這里追逐自己的夢想。我在深圳市殘疾人聯合會已工作超過20年,見證了殘疾人工作不斷完善的過程,也在幫助殘疾人的快樂中實現了人生價值。
深圳口述史|李學金:深圳高等教育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我很慶幸自己當時做了正確的選擇,從黑龍江奔赴深圳,伴隨并見證深圳高等教育的飛躍發展。
深圳口述史|應天齊:深圳對當代藝術家有很大的吸引力
我通過切入深圳生活,結合自己在這個城市的生活體驗,以中國傳統文化元素作為載體,置于大的時代文化背景之下,從而創作出一系列作品。
深圳口述史|譚嗣英:一生華年獻文藝 滿腔熱血注鵬城
我從1953年開始受國家委派,去過60多個國家,考察了3000多個舞臺,增長了見識,開闊了視野。深圳的兩次重大文化建設工程,讓我的專業舞臺技能有了展示的機會。深圳是一座移民城市,在這里我能感受到全國各地不同的文化特色。如今的深圳已然是一個國際化城市,也是一個國際藝術文化交流的完善基地。
深圳口述史|陳譚清:見證仙湖植物園“茁壯成長”
從一個曾經渴望掌握一門植物學本事的孩童到如今完成兒時夢想的老人,我覺得自己很幸運,深圳給了我機會,讓我能夠一輩子從事自己喜歡的工作。
深圳口述史|昝云龍:以赤誠之心投身核電建設事業
能夠看到深圳翻天覆地的變化于我而言是幸運的事。深圳的今天得益于中央領導高瞻遠矚的決策,也離不開每一位參與深圳建設的開拓者。深圳的未來還有更多空間值得期待,看到粵港澳大灣區和前海的發展,我相信深圳也一定能夠承擔新時代賦予的重任。
深圳口述史|鄭宏杰:前海將在推進大灣區建設中發揮重要作用
當年,“改革開放第一炮”在深圳蛇口炸響,如今,與蛇口一山之隔的前海,又走在了新時代中國改革開放的前沿。
深圳口述史|孫振華:用公共藝術表達深圳精神
深圳這座城市倡導將理論、學術跟具體的社會實踐結合起來。所以來深圳對我的人生最大的改變就是,在學者之外,我同時也是一個實踐者,從純理論研究轉向同時進行公共藝術的實踐。許多年來,我甚感欣慰的是:深圳這座城市為我提供了一個新的舞臺,我也為深圳盡了一份力量。